范文瀾
中国史学家(1893-196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史学家(1893-196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文瀾(1893年—1969年7月29日),字芸台,後改字仲沄,男,浙江紹興人,中國歷史學家。五四運動以後被稱為史學界的「馬列五老」之一,與郭沫若、呂振羽、侯外廬、翦伯贊並稱為當時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代表人物。[1]
1913年,范文瀾考入北京大學文預科,次年進入文科國學門。1917年,范文瀾畢業,獲學士學位。1921年起天津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等地教授中國文學。1925年發表了對中國最早的文學評論著作《文心雕龍》的注釋書。[2]
之後范文瀾轉向歷史學的研究。1935年因為支持華北抗日運動遭到逮捕,釋放後在1940年奔赴延安,任馬列學院歷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兼歷史研究室主任等職。1941年編寫了中國共產黨幹部的教材《中國通史簡編》,1945年執筆《中國近代史》(上冊),成為中國歷史學界的重要學者。1948年擔任華北人民政府委員和中原大學校長。
在延安整風運動中,范文瀾為前一階段中央研究院出現的以王實味為代表的自由化思潮嚴重泛濫的局面而深感痛心。范文瀾譴責自己「高唱民主,忽視集中,形成放任自流的『領導』」,聲稱這是「難以忘懷的一件痛苦經驗」,他對此「衷心抱疚」。[3]1944年出版《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
1950年范文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歷史研究所三所所長等職務。1951年7月28日,中國史學會正式在北京成立。1954年,中國史學會公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4],同時產生43名理事、7名常委理事[5][6]。史學會成立後,即着手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由徐特立、范文瀾、翦伯贊、陳垣、鄭振鐸、向達、胡繩、呂振羽、華崗、邵循正、白壽彝為總編輯委員[7][8]。1954年,他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討論憲法草案,期間並發言[9]。黨內職務方面,1956年成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後文革開始,陳伯達之流企圖整垮、迫害范文瀾,毛澤東則利用國慶節公開宣布對范文瀾的保護,幸運逃過一劫,在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被選為第九屆中央委員。後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1969年7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10]
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一編上冊)多次重印出版,至1978年又易名為《中國通史》分十冊陸續出版,與郭沫若主編的另一種《中國史稿》(人民出版社),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人民出版社)、尚鉞主編的《中國歷史綱要》(人民出版社)、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人民出版社)並稱「五朵金花」。[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