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苯二氮䓬類藥物(英語:benzodiazepines,BZDs,benzos)又稱苯並二氮雜䓬類[1],是一類以苯環與二氮雜䓬環融合為核心化學結構的中樞抑制劑類藥物,屬一種精神藥物,常作為鎮靜催眠藥使用,也用作抗癲癇藥和抗焦慮藥。
苯並二氮雜䓬類最早的應用藥物是氯氮䓬(利眠寧),由Leo Sternbach在1955年偶然發現,後來由羅氏製藥生產銷售,羅氏製藥於1963年開始上市銷售地西泮(安定)[2]。1977年,苯二氮䓬類藥物已是全球最高處方量的藥物[3]。
苯二氮䓬類,又稱苯二氮䓬類藥物,是一類中樞神經抑制劑,以其核心化學結構命名,苯代表苯環,䓬代表䓬環,二氮代表嵌套在䓬環上的兩個氮原子。因「䓬」字為化學專用的罕見字,且讀音與漢字「卓」相同,所以誤用「卓」字來替代「䓬」字的情況很普遍,也有音譯為「苯二氮平」的情況。
此類藥物作用於體內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一種受體"GABAA受體複合物"(複合物包含GABA受體,苯二氮平類藥物受體和一個與GABA受體偶聯的氯離子通道),而藥物與受體的這種作用誘導GABA受體偶聯的氯離子通道加強開放,這樣會增加氯離子流入胞內的數量,產生超極化而抑制突觸後電位,減少中樞某些重要神經元放電,引起中樞抑制。由苯二氮平類藥物的作用機理可知,這類藥物的效應是和腦內GABA水平密切相關的,如果腦內GABA水平較高,則此類藥物的效應會更加明顯。
苯二氮平類的常見用途有:[4]
苯二氮平類的副作用包括了:[4]
成人使用BZ類藥物的盛行率約為百分之二十,且隨年齡增長(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為最高),女性高於男性。在長期使用上,儘管有所減少,但依舊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為大宗,女性依舊高於男性。[5]
催眠劑量的此類藥物可引起眩暈、睏倦、乏力、精細運動不協調等不良反應。大劑量應用會造成共濟失調、運動能力障礙、皮疹、白血球減少及暫時性記憶缺失,久服會引起耐受和依賴。
使認知功能與心理功能有所受損,導致發生骨折、交通事故與跌倒的機率增加,也引發耐受性、依賴性甚至濫用的情形。其中,研究發現發生耐受性的時間長短和其作用有所相關(鎮靜安眠較抗癲癇作用早);在濫用上,大多並非單純使用,而是曾濫用如酒精、鴉片類藥物等相關。[6]
此類藥物是近40年來發展起來的,最早的苯二氮平類藥物是1960年用於臨床的氯氮䓬,此後人們通過消除與生理活性無關的基團,和對分子結構中活性較高的部分進行拼環等改造,開發出了副作用更小,在體內更穩定的苯二氮平類新藥,其中的地西泮又名安定,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
請遵照醫師處方用藥,且盡量避免長期使用,而是嘗試單次劑量或間歇性服用。
如果想要停藥,請先詢問醫師並依照其方法使用,而非自行調整用藥或停藥。
另外,減少精神壓力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適度運動、維持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又或者使用替代療法法,例如心理治療、冥想等,以減少對藥物的需求。如果有任何疑慮或困擾,請隨時向醫師尋求建議和協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