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至元 (元世祖)。至元(1335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340年)是元順帝的第二個年號。元朝使用至元這個年號一共有6年。[1] 事实速览 至元在大蒙古國、元朝和元順帝時期的位置。 ... 至元 1335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340年 政權 元朝 君主 元順帝妥歡貼睦爾 歷時 6年 至元在大蒙古國、元朝和元順帝時期的位置。 关闭 元世祖忽必烈已經使用過至元年號,為了區分,元順帝的至元年號在元末碑刻、文集中常稱作後至元、至元再元、仍紀之至元、重紀之至元,同時稱元世祖的至元為前至元。 改元 元統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有詔改元至元。[2][3] 至元七年——一月一日,有詔改元至正。[4][5] 西曆紀年對照表 更多信息 至元, 元年 ... 至元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公元 1335年 1336年 1337年 1338年 1339年 1340年 干支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关闭 大事記 出生 逝世 注釋 參考文獻 [1]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96頁。 [2]宋濂. 元史本紀第三十八順帝一. 維基文庫 (中文).「〔至元元年十一月〕辛丑,下詔改元,詔曰:『朕祗紹天明,入纂丕緒,於今三年,夙夜寅畏,罔敢怠荒。茲者年穀順成,海宇清謐,朕方增修厥德,日以敬天恤民為務,屬太史上言,星文示儆。將朕德菲薄,有所未逮歟?天心仁愛,俾予以治,有所告戒歟?弭災有道,善政為先。更號紀年,實惟舊典。惟世祖皇帝,在位長久,天人協和,諸福咸至,祖述之志,良切朕懷。今特改元統三年仍為至元元年。遹遵成憲,誕布寬條,庶格禎祥,永綏景祚。赦天下。」 [3]柯劭忞. 新元史本紀第二十三惠宗一. 維基文庫 (中文).「〔至元元年十一月〕辛丑,改元至元,詔曰:『……今特改元統三年仍為至元元年。……』」 [4]宋濂. 元史本紀第四十順帝三. 維基文庫 (中文).「至正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改元,詔曰:『朕惟帝王之道,德莫大於克孝,治莫大於得賢。朕早歷多難,入紹大統,仰思祖宗付託之重,戰兢惕勵,於茲八年。慨念皇考,久勞於外,甫即大命,四海觖望,夙夜追慕,不忘於懷。乃以至元六年十月初四日,奉玉冊、玉寶,追上皇考曰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被服袞冕,祼於太室,式展孝誠。十有一月六日,勉徇大禮慶成之請,御大明殿受群臣朝。爰自去春,疇咨於眾,以知樞密院事馬札兒台為太師、右丞相,以正百官,以親萬民。尋即控辭,養疾私第,再三諭旨,勉令就位,自春徂秋,其請益固。朕憫其勞日久,察其至誠,不忍煩之以政,俾解機務,仍為太師。而知樞密院事脫脫,早歲輔朕,克著忠貞,乃命為中書右丞相;宗正札魯忽赤帖木兒不花,嘗歷政府,嘉績著聞,為中書左丞相,並錄軍國重事。夫三公論道,以輔予德,二相總政,以弼予治,其以至元七年為至正元年,與天下更始。」 [5]柯劭忞. 新元史本紀第二十四惠宗二. 維基文庫 (中文).「至正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改元,詔曰:『……其以至元七年為至正元年,與天下更始焉。』」 深入閱讀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21-11-06].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8-25). 參看 中國年號索引 其他政權使用的至元年號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建武(1334年-1338年):日本—後醍醐天皇與光明天皇之年號 延元(1336年-1340年):日本南朝—後醍醐天皇與後村上天皇之年號 興國(1340年-1347年):日本南朝—後村上天皇之年號 歷應(1338年-1342年):日本北朝—光明天皇之年號 赤符(1337年正月—七月):元朝時期—朱光卿之年號 開祐(1329年—1341年):越南陳朝—陳憲宗陳旺之年號 前一年號:元統 元朝年號 下一年號:至正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