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區
中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流井區為四川省自貢市所轄的市轄區[2][3]。北接大安區的鳳凰鄉、和平鄉,以西為貢井區的長土鎮、建設鎮、橋頭鎮,東南部與沿灘區的衛坪鎮、興隆鎮、永安鎮、富全鎮、貢井區的蓮花鎮和宜賓市宜賓縣接壤,境內主要河流為釜溪河。轄區面積152.94平方公里[2][4][5],森林覆蓋率達87%[5][3]。自貢市市政府駐地為自流井區匯東新區丹桂大街。
張家沱、匯柴口千年古鹽道、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西秦會館)、每年舉辦燈會的彩燈公園(又名人民公園)、王爺廟、法藏寺、桓侯宮、廟觀寺、川主廟也均位於自流井區。民國「厚黑教主」李宗吾出於此,林語堂頗為推崇。
古時,自流井區由富順縣(東漢時稱作富義縣,於宋朝時期稱為富世縣[6])管轄,在明朝前期自流井鹽廠與貢井鹽廠共屬富義廠[7]:57,在清代時兩鹽廠以釜溪河為界,自流井和貢井在區劃上分屬富順縣和榮縣[7]:57。在清雍正八年以「專司鹽務」將縣丞署移到自流井[7]:57。1939年(民國28年)因鹽設立自貢市,包含了富順縣。1942年(民國31年),因「井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鏨鑿所成」將桐檔鎮改名為自流井鎮[6]。1944年(民國33年),將自井和長坵二鎮改為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0年3月,將自井區和長坵區合併,命名為一區。1953年,改名,即為今天的自流井區[3]。1957年1月,大安區與自流井區合併,1960年又分設[3]。1992年5月,在自流井老城區以南,即以流經釜溪河為界,經省政府批准建立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為高新區)[8],1993年2月正式成立高新區管理委員會[9]。在2013年高新區建成面積達60平方公里,規劃控制面積達到100多平方公里[10]。在2005年8月1日,仲權鎮、榮邊鎮、舒坪鎮、峰鄉、農團鄉、漆樹鄉、紅旗鄉合併到自流井區[3]。2006年2月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改名為四川自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也簡作高新區),管轄1個鄉(紅旗鄉[3])和3個街道辦事處。在2012年高新區被升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1]。
根據自貢市自流井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常住人口為481981人,[1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35580人,增長39.14%。
2008年,自流井區常住人口為42.55萬人。
在2014年,自流井區生產總值為285億元[13],2011年高新區GDP達到120.8億元。
四川儲有大量的鹽以及天然氣,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地方[14]。自貢市自流井區、富順和榮縣的氣田為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14]:31。在1851年至1950年,約產天然氣達三百億立方米[14]:31。1821年,天然氣在自貢鹽廠蒸鹽工業上使用的燃料結構中占十分之一(其餘為木炭或木頭),並在1857年,天然氣作為燃料被普遍使用[15]。天然氣的運輸依靠當地楠竹製作的「筧管」,類似於現代的管道運輸[16]。
鹽業在自貢市、自流井區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明代天啟年間自流井區就成為四川井鹽重要產區[7],清代雍正時期(1725-1735)年,自流井區的鹽稅達到了1.2萬兩,在清末時光緒年間,自貢地區的鹽稅占四川省的40%[17]。咸豐時期,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並一度控制長江下游地區,致使湘鄂地區極度缺鹽,因此清廷的川鹽濟楚之策使得自貢躍升四川第一大鹽廠[18],迎來自貢鹽業第一次輝煌時期[19]。自貢井鹽的「深鑽汲制技藝」於2006年6月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也被稱作「衝擊式頓鑽鑿井法」[20]。
五星街街道、東興寺街道、新街街道、郭家坳街街道、丹桂街道、學苑街道、舒坪街道、紅旗街道、高峰街道、仲權鎮、榮邊鎮和飛龍峽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