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寧(1470年—1531年),永清靜菴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癸丑進士,嘉靖初累官兵部尚書。

Quick Facts 胡世寧, 籍貫 ...
胡世寧
Thumb
《明良真像》之胡世寧像,·佚名繪
大明榮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籍貫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仁和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永清,號靜菴
諡號端敏
出生成化六年(1470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
逝世嘉靖十年(1531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
親屬胡暠(祖父)
胡瑢(父)
胡純、胡繼(子)
出身
  • 弘治六年癸丑科同進士出身
Close

生平

弘治正德年間

胡世寧為人性情剛直不畏強權,且善於用兵。弘治五年(1492年)中式壬子科浙江鄉試第二名舉人[1],弘治六年(1493年)聯捷癸丑科進士,獲授湖廣德安府推官。岐王朱祐棆就藩之初,縱容屬下驕橫,胡世寧進行裁決遏制。

升南京刑部主事,曾經上疏建議邊疆防備十策,當時明孝宗已經病重,但仍點頭稱讚。升南京刑部郎中,時與李承勛魏校、余祐善等人有「南都四君子」之譽[2]。遷廣西太平府知府,並遏制太平州知州李濬殺掠吏民,平定思明叛族黃文昌四世叛亂[3]。因母喪歸鄉。除服後復官,路經滄州,遇到流寇攻城,其參與到防禦定計中,流寇圍城七日後不得而離去。任寶慶府知府,岷王及鎮守中官王潤均畏懼其威嚴。正德七年(1512年)九月升江西副使、整飭撫州東鄉等處兵備,其與都御史俞諫討平王浩八叛亂[4]

當時,寧王朱宸濠驕橫,並欲謀反,官員均恐懼不敢言,胡世寧則上奏稱其變,請派遣官員去調查鎮撫。兵部尚書陸完贊同其主張並派遣俞諫。朱宸濠聽後大怒,並列胡世寧罪並賄賂朝廷權貴,意在殺死他。右都御史李士實是朱宸濠黨羽,於是與左都御史石玠上疏稱胡世寧誣陷,於是命錦衣衛逮捕胡世寧。當時胡世寧已經升任福建按察使,朱宸濠遂誣陷其逃跑,命浙江巡按潘鵬逮捕他並送往江西。潘鵬逮捕胡世寧家人,並索要其人。李承勛則為按察使,暗中保護他。胡世寧於是亡命逃亡京師,並投錦衣獄。獄中他三次上疏稱朱宸濠謀反,都沒有得到批復。言官程啟充徐文華蕭鳴鳳邢寰等交相論救,楊一清亦以危言說動錢寧,於是胡世寧被貶戍瀋陽[5]

四年後,朱宸濠果然謀反,胡世寧從戍地中起為湖廣按察使,不久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途中,聞明世宗繼位,上疏舉薦魏校何瑭邵銳為講官;林俊楊一清劉忠林廷玉可輔弼;知府劉蒞徐鈺先為諫官且有聲為,可擢用。建議治理松潘叛亂的方略,得到批准。又彈劾副總兵張傑、中官趙欽。兩個月後,召為吏部右侍郎,未上任,父喪丁憂歸鄉[6]

嘉靖年間

嘉靖之初,大禮議爆發。胡世寧支持張璁,並上疏乞早定追崇「大禮」。召為兵部左侍郎,期間曾經上疏險塞利害二十五事。改為南京吏部侍郎,升南京工部尚書[7]。入為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改刑部尚書,當時王瓊欲加害陳九疇為死罪,胡世寧論救而得戍[8]

嘉靖七年(1528年),兵部尚書王時中被罷免,胡世寧替代,加太子太保。因病辭職,數月後,起為南京兵部尚書。嘉靖九年(1530年),胡世寧卒,朝廷追贈少保,諡端敏[9]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