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海軍工程營(英語:United States Naval Construction Battalions),是美國海軍中的工程建設部隊。常稱為海蜂隊(英語:Seabee),得名於工程營英文"Construction Battalion"的首寫字母"CB"的同音詞。[1]
1930年代,美國船塢局開始在戰爭預案中提出「海軍工程營」的概念[2],海軍工程營的設想後被收錄在美國彩虹戰爭計劃中[3]。1941年,美國海軍和船塢局決定創建「總部工程連」來對民間建築商的項目進行監督。當年10月31日,尼米茲下令組建第一連,12月16日,下令再組建4個連。[3]
隨着珍珠港事件導致美國捲入二戰,1941年12月28日,莫雷爾上將(Ben Moreell)請示組建3個海軍工程營。在當時,約有70,000名民間建築者在在海外從事美國海軍的合同工程。國際法不允許民間工人反抗襲擊,否則他們會被當成游擊隊甚至被就地處決。[4]之後在威克島上就發生了類似的事件。因而海軍需要以軍人身份從事戰地工程建設的人員。
1942年1月5日,尼米茲批准了莫雷爾的組建計劃。原「總部工程連」1連用來組建第一分隊,派到博拉博拉島執行任務。[5]原「總部工程連」2連3連在南卡羅來納查爾斯頓組建了海軍工程營1營,原「總部工程連」4連5連組建為2營。前5個營在訓練完成後立即部署到戰地[6] 3月5日,被正式命名為「海蜂隊」。初建時,存在着雙重領導權的爭論,即由海軍一線軍官領導還是由工程兵軍官指揮。3月19日,美國海軍部長Frank Knox將指揮權全部交給海軍工程兵團。
美國海軍在波多黎各、古巴和巴拿馬運河區都進行了基地擴建,起先主要有民間建築者負責,1943年底後由海蜂隊接手。在西大西洋上,美國海軍從百慕大到巴西一線均設有基地。[7]第80工程營(有色)升級了特立尼達島的機場,第83工程營從西班牙港開闢出一條高速公路。[7]
海蜂隊參與的第一場戰役在北非戰場。1942年11月盟軍登陸後,他們在奧蘭、卡薩布蘭卡、薩非和穆罕默迪耶建造了設施。他們接着在地中海沿岸建造了一系列集結和訓練基地。隨着突尼斯占領,海蜂隊開始準備浮橋組建,為兩棲登陸西西里島做準備。海蜂隊在地中海戰區參與的最後一次行動是龍騎兵行動。[8]
1942年初,海蜂隊被派往北大西洋的冰島、紐芬蘭和格陵蘭等地建設機場和港口。為了給大西洋海戰提供完整的防衛線,他們還在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等地修建了補給站、油庫和水上飛機基地。在這之後,他們開始為諾曼底登陸做準備。[8]
諾曼底登陸當天,其水下爆破隊首先行動,以清除德軍設置的兩棲登陸障礙物。此外海蜂隊製造的浮堤和浮筒駁船也在登陸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占領灘頭陣地後,他們建造了Mulberry harbour臨時港口,它在占領法國主要港口前一直被使用。[8]在占領法國港口後,海蜂隊開始進行港口修復並使其投入使用,先後包括勒阿弗爾、布雷斯特、洛里昂、聖納澤爾等。
其在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行動是中歐會戰中的穿越萊茵河。1945年3月22日,他們準備了300多艘船隻,將巴頓的裝甲部隊運過了萊茵河。[8]
海蜂隊在太平洋戰場上完成了大量的建設工作,他們的建設遍布300多個島嶼。他們的第一項工作是在珍珠港打撈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和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在北太平洋上,海蜂隊在埃達克島和阿姆奇特卡島上建設了基地以威懾日軍。
太平洋上的第一個建設項目位於博拉博拉島,修建一個前往澳大利亞途中的燃料補給站。這個補給站將在日後的珊瑚海海戰中發揮作用,給第44特遣艦隊提供補給。[8]之後多個營被派往南太平洋湯加塔布島、新赫布里底群島等地開展建設工作。
1942年10月30日,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受創的企業號航空母艦停靠努美阿,此時它已是珍珠港以西美軍唯一的一艘航母了。海蜂隊第3營派出75人登艦修理。在前往瓜達爾卡納爾海戰途中,他們和企業號的損管人員一同進行修理。成功的修復使得企業號得以在11月13日的戰鬥中擊沉日軍比叡號戰列艦。[10][11]
海蜂隊第6營是第一個參與戰鬥的。在瓜島上,他們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一起保持着亨德森機場的運作。在那裡產生了第一位獲得銀星勳章的海蜂隊員。他們和海軍陸戰隊一起在圖拉吉島登陸,並將那裡建造成一個PT艇前進基地,這些小艇在對抗東京快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整個二戰期間,海蜂隊一共建造了119個PT艇基地或小型基地(稱為Cubs,二級基地)。
隨着跳島戰術的進行,海蜂隊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一起參與多個島嶼的進攻,並在上面建設機場。在所羅門群島、拉塞爾群島、倫多瓦島、新喬治亞島、布干維爾島上,海蜂隊都修建了前進基地。吉爾伯特-馬紹爾群島戰役後,在馬朱羅和夸賈林環礁上建設了基地。在1944年的馬里亞納群島及帕勞戰役中,使用了海蜂隊的噴火坦克,在天寧島登陸中使用了海蜂隊改裝的履帶登陸車,在日軍意想不到的灘頭登陸。[8]海蜂隊損失最大的一次行動是1945年的硫磺島戰役,一共有4個營參加了戰鬥。[12]在長達26天的戰役中,海軍工程第133營共傷亡328人,其中3名軍官和39名士兵陣亡,2人失蹤。[13]
當戰爭結束時,共有258,872人曾服役於海蜂隊,其中超過300人在作戰中喪生,超過500人在工地上喪生。[14] 小威廉·哈爾西說道,「海蜂隊在南太平洋的每一場戰役中,都幫助我們粉碎了日本人」。[15]
1942年4月,海軍宣布將招募非裔美國人進入海蜂隊。儘管如此,初期只有兩個營是「有色」的 ("colored" units),為第34和第80營,兩個營都有南方白人軍官和黑人士兵。[17]這兩個營都遭遇了軍官安排的問題,第34營還發生了絕食事件。1943年初,海軍委任了第一批非裔美國軍官。第一位進入軍官團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Edward Swain Hope。[18]
當時戰區缺乏裝卸工人對海軍來說是一個大問題。1942年9月中旬,授權組建貨物裝卸海蜂隊或「特種海蜂隊」。到戰爭結束時,已組建41個營的特種海蜂隊,其中 15個營為「有色」的。[19]15個營的「有色」海蜂隊抵達珍珠港,使得第14海軍區面臨着種族隔離問題。[20]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非裔海蜂隊只能住在帳篷里。第14海軍區司令部認為他們應該有合適的住所,至少是平等但隔離開的軍營。Manana Barracks和 Waiawa Gulch 成為美國最大的「有色」工人設施,有超過 4,000 名海蜂隊裝卸工駐紮在那裡。這裡是種族衝突的地點,營地被圍起來並置於武裝警衛之下。海蜂隊被用運牛卡車運往和運出碼頭的。戰爭結束時,有12,500名非裔美國人在海蜂隊服役。[21]
第17特種海蜂營也是被隔離的單位之一,他們被分配給海軍陸戰隊,但並沒有被列到貝里琉戰役的戰鬥序列中。在貝里琉登陸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7團面臨困境,他們缺乏人手和維持戰線並後運傷員。第16戰地後勤隊(隔離)協助了他們後運傷員。登陸日當夜,幾乎所有的第17特種海蜂營都志願為前線運送彈藥。他們也填補了傷員所在的戰線並和第7團一起維持了數日,直到右翼確保安全。[22][23][24][25]
在二戰中,除了在海軍工程部隊(NCF)內服務外,海蜂隊也會加入其他單位,例如海軍陸戰隊、海軍作戰爆破隊(NCDU)和水下爆破隊(UDT)。
海蜂隊在太平洋戰場的島嶼登陸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有的成為了與海軍陸戰隊之間的跨軍種單位。[26]1943年秋,海蜂隊第18、19和25營被轉移到海軍陸戰隊擔任戰鬥工兵。[27]每個營都隸屬於一個海軍陸戰隊合成工兵團。他們都被登記為各團中的第3營,如第17海軍陸戰團(下轄原海蜂隊第19營)、第18海軍陸戰團(下轄原海蜂隊第18營)、第19海軍陸戰團(下轄原海蜂隊第25營)和第20海軍陸戰團(下轄原海蜂隊第121營)。[28]
瓜島戰役是海蜂隊-海軍陸戰隊配對的首次行動。海蜂隊第6營加入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18營隨後也從本土運抵。[29]1944年,海軍陸戰隊工兵團被取消,海蜂營被分配到師部直屬。如硫磺島戰役中,海蜂隊第31和133營分別隸屬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師。[30]沖繩戰役中,第58、71、130和145營被從海軍中抽調出,配給海軍陸戰隊第6、2和1師。[31]海蜂隊也會被分配給海軍陸戰隊兩棲軍(Marine Amphibious Corps),例如硫磺島戰役中,海蜂隊第23特種營和第62營就直屬於第5兩棲軍。
1943年5月上旬,海軍開始實施「海軍爆破計劃」,為即將進行的西西里島戰役做準備。每支海軍爆破隊由1名初級軍官和5名士兵組成。[33] 共有34支作戰爆破隊參與了諾曼底登陸,在該登陸戰中,作戰爆破隊承受了53%的傷亡率。[34] 隨着歐洲登陸的成功,所有的作戰爆破隊(NCDU)都被整合入水下爆破隊(UDT)中,調往太平洋戰場。
在塔拉瓦戰役中,海軍登陸面臨着珊瑚和潮汐的困擾,因而尋求在作戰環境下爆破珊瑚的方法。1943年底,海軍要求成立9支水下爆破隊以解決該問題,其中6支分配到中太平洋的第5兩棲軍,3支分配到南太平洋的第3兩棲軍。到日本投降時,一共組建了34支水下爆破隊,其中前21隊已經部署到戰區,直到戰後海軍才公布了水下爆破隊的存在。海蜂隊為其提供了大約一半的服役人員。
二戰結束後,海蜂隊參與了一系列的行動。
日本投降後,數個海蜂營被分配給美國海軍陸戰隊第6師,協助遣返在中國的日本人。[37][38] 1946年,參與了十字路口行動,負責建設各類觀測、通信、基地和娛樂設施,以及疏浚瀉湖。[39]朝鮮戰爭的爆發導致海蜂隊從預備役徵召了10,000 人。海蜂隊參與了仁川登陸,設置堤道以阻擋潮汐和敵人的火力。戰爭期間,一個海蜂營的規模是550人。1951年,海蜂隊開始在蘇比克灣建設機場,這項工程的土方量相當於巴拿馬運河的建設。設施於1956年建成,包括一個機場和可以停靠海軍最大航母的碼頭。
海蜂隊還參與南極的科考工作。1946年,166名海蜂隊員參與了跳高行動,[40] 1955年,被分配參與深凍行動,負責建設和維護科考基地。1960年,海蜂營為太空競賽的水星計劃建設地面遙測和儀器站。[41][42]1969年,海蜂隊在聖約翰島建設了Tektite habitat水下科研站。[43]
海蜂隊參與越南戰爭,1968年5月,在越南的海蜂營達到21個。1969年,在戰區有29,000名海蜂隊員,在這之後開始撤離。[44] 1971年底,最後一個海蜂營撤離,一年後最後一個小隊撤離。
近年來,海蜂隊參與了一系列的救災、重建和維和工作[45],包括颶風安德魯救災、恢復希望行動[46]、海上信號行動、聯合奮進行動、颶風喬治救災、颶風米奇救災、颶風伊萬救災、颱風南瑪都救災、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救災、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救災[47]、2010年海地地震救災、2011年4月宮城地震救災、颶風桑迪救災[48][49]。
1985年,海蜂隊潛水員Robert Stethem在環球航空公司847航班上被真主黨恐怖分子殺害。有5000名海蜂隊員參與了海灣戰爭。[45]海蜂隊也於2001年和2003年分別部署參加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其最為矚目的任務是拆除巴格達的薩達姆·侯賽因雕像。[45]
目前,美國海軍有6個現役海軍機動工程營 (Naval Mobile Construction Battalion,簡稱NMCB)。分別為:
除了海軍工程部隊(NCF),海蜂隊也會分配到其他單位,例如:
徽章 | 評級 | 縮寫 | ||
---|---|---|---|---|
建築工 | BU[I][IV] | |||
就像民間建築工人。他們是熟練的木匠、泥水匠、屋頂工、水泥修整工、瀝青工人、泥瓦匠和油漆工。他們建造和修理所有類型的結構,包括:碼頭、橋梁、塔樓、學校、辦公室、房屋和其他建築物.[59] | ||||
建築電工 | CE[II][IV] | |||
負責建造和運營機場、道路、營房和醫院所需的電氣設備和電力輸送。工作相當於民用建築電工、電話和電氣維修工、線路工等[59] | ||||
建築機械工 | CM[III][IV] | |||
維護多種類型的建築機械,包括:公共汽車、自卸卡車、推土機、壓路機、起重機、反鏟挖掘機和打樁機。他們也負責汽油和柴油發動機和變速器。他們還修理電氣、液壓、氣動和轉向系統。[59] | ||||
工程助手 | EA[I][IV] | |||
工程助手為建築工程師提供制定最終施工計劃所需的信息。他們對道路、機場、建築物等進行調查。他們進行土壤測試,準備地形和水文地圖。他們還調查下水道、輸水管、排水系統和水下挖掘。[59] | ||||
設備操作員 | EO[III][IV] | |||
操作使用重型機械,如推土機、電鏟、打樁機等。他們使用這些機械挖掘溝渠、挖掘建築地基、分解舊混凝土或瀝青鋪路並澆築新鋪路。他們對建築工地的碎片進行分級和清除,抬高大梁,並移動和放置工作所需的其他設備或材料。[59] | ||||
鋼鐵工 | SW[I][IV] | |||
裝配和操作用於移動或提升結構鋼、結構型材和類似材料的所有特殊設備。他們架設和拆除鋼橋、橋墩、建築物、儲罐等。在海外設施的建造中,他們負責鋼型材、鋼板和組合型材。他們精通電弧焊、MIG焊、TIG焊和氣焊。[59] | ||||
公用事業人員 | UT[II][IV] | |||
監督和執行涉及管道、蒸汽、壓縮空氣和燃料儲存和分配系統的安裝和維護的任務。他們維護空調和製冷設備,以及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59]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