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伊斯家族(Haus Reuß)是11世紀位於薩克森、圖林根、巴伐利亞和捷克交界處的福格特蘭(Vogtland)的地方長官家族。該家族的幾個分支在13至14世紀成為格萊茨、格拉等地的領主。1778年,格萊茨伯爵被封為羅伊斯-格賴茨(長系)親王;1806年幼系諸伯爵被封為羅伊斯幼系親王。
羅伊斯家族 | |
---|---|
國家 | 德國 |
創立 | 11世紀末 |
創立者 | 艾肯貝特一世,魏達的領主 |
現任領袖 | 海因里希十四世 |
末代君主 | 羅伊斯長系:亨利二十四世 羅伊斯幼系:亨利二十七世 羅伊斯-科斯特利茨:亨利三十九世 |
頭銜 | 魏達地方長官 格拉地方長官 普勞恩地方長官 米爾特洛夫領主 普勞恩領主 邁森城堡伯爵 格拉、普勞恩和羅本施泰因領主 格賴茨領主 克拉尼希費爾德領主 羅伊斯-上格賴茨伯爵 羅伊斯-下格賴茨伯爵 上格賴茨領主 羅伊斯-施萊茨和格拉親王 羅伊斯-洛本施泰因親王 羅伊斯-施萊茨親王 羅伊斯-科斯特利茨親王 羅伊斯-格賴茨親王 |
地產 | 德國 |
被推翻 | 1918年德國革命,君主被迫退位並將長系及幼系領土合併成羅伊斯人民邦 |
分支 | 羅伊斯-魏達(絕後) 羅伊斯-格拉(絕後) 羅伊斯-普勞恩長支(絕後) 羅伊斯-普勞恩幼支(絕後) 羅伊斯-科斯特利茨 |
從12世紀開始該家族的每個成員都取名為亨利,以紀念有恩於他們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在長系家族,以100為一輪(例如:第101個出生的男性即為「亨利一世」)。在幼系家族,以每個世紀作為一輪(例如:第一個在19世紀出生的男孩即為「亨利一世」)。這套奇異的命名規則在1688年正式寫入家規。
1531年,羅伊斯-魏達絕嗣。
1550年,羅伊斯-格拉絕嗣,歸於羅伊斯-普勞恩。
1274年,普勞恩分為長幼兩支。
1572年,羅伊斯-普勞恩長支絕嗣。
1564年,羅伊斯分為下格萊茨的長系,上格萊茨的中系和格拉的幼系。
1625年,羅伊斯長系分為上格賴茨與下格賴茨。
1673年,上格賴茨升為伯國。
1778年5月12日,羅伊斯-格賴茨升為親王國。
1673年,下格賴茨升為伯國。
1768年,羅伊斯-下格賴茨絕嗣,歸於羅伊斯-上格賴茨。
1616年,羅伊斯中系絕嗣,上格萊茨歸於羅伊斯長系。
1802年,羅伊斯-格拉絕嗣,歸於羅伊斯-埃伯斯多夫。
1806年,羅伊斯-施萊茨升為親王國,成為萊茵邦聯的一個邦。
1748年,羅伊斯-科斯特利茨分為長中幼三支。
1806年,羅伊斯-施萊茨升為侯國,羅伊斯-科斯特利茨長支伯爵隨之成為親王。
1878年,羅伊斯-科斯特利茨長支絕嗣,親王的爵位為羅伊斯-科斯特利茨中支所繼承。
1790年,羅伊斯-洛本施泰因升為親王國。
1807年,羅伊斯-塞爾比茨絕嗣,歸於羅伊斯-洛本施泰因的塞爾比茨新系。
1711年,羅伊斯-希爾施貝格絕嗣,被羅伊斯-洛本施泰因和羅伊斯-埃伯斯多夫瓜分。
1806年,羅伊斯-埃伯斯多夫升為親王國,成為萊茵邦聯的一個邦。
1918年,德國君主制覆亡,亨利二十四世被迫遜位。
1848年,羅伊斯-埃伯斯多夫侯國併入,更名羅伊斯幼系親王國。
1918年,德國君主制覆亡,亨利二十七世被迫遜位。
羅伊斯-科斯特利茨親王只有親王頭銜,沒有實際統治的領地。
1918年,德國君主制覆亡,亨利三十九世放棄親王頭銜。
1824年,羅伊斯-羅本施泰因絕嗣,歸於羅伊斯-埃貝爾斯多夫。
1848年,羅伊斯-埃伯斯多夫爆發革命,亨利七十二世被迫遜位,領土併入羅伊斯-施萊茨,形成羅伊斯幼系侯國。時隔201年,羅伊斯幼系重新合併。
1927年,羅伊斯長系絕嗣。
1945年,羅伊斯-施萊茨絕嗣,歸於羅伊斯-科斯特利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