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綠山戰爭 (阿拉伯語:حرب الجبل الأخضر,音譯:阿可達山戰爭)[1][3],又稱阿曼戰爭[4] (阿拉伯語:حرب عمان)、阿曼民族解放戰爭、阿曼人民反英起義,指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教長國之間於1954年和1957年爆發的兩次武裝衝突。起因為阿曼教長國所控制的內陸地區發現石油資源,馬斯喀特蘇丹賽義德·本·泰穆爾遂在英國政府政治支持和伊拉克石油公司資金支持下向阿曼教長國宣戰[5][2][6][7] 。由於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對阿曼教長國的支持,戰爭形勢始終相持不下,1959年英國政府決定加大干預力度,戰爭形勢得到決定性轉變。1959年1月30日英國-馬斯喀特聯軍占領阿曼教長國最後兩個據點,教長國伊瑪目加利布·海伊流亡國外,馬斯喀特蘇丹國完全吞併阿曼教長國,戰爭宣告結束[1][8][6][9][10]。
綠山戰爭 | |||||||
---|---|---|---|---|---|---|---|
亞洲的非殖民化和阿拉伯冷戰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馬斯喀特蘇丹國 英國 |
阿曼教長國 支持: 埃及 沙烏地阿拉伯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賽義德·本·泰穆爾 大衛·斯邁利 托尼·德拉蒙德 |
加利布·希奈 塔利布·阿爾希奈 蘇萊曼·本·希木葉爾 | ||||||
兵力 | |||||||
107 阿曼蘇丹武裝部隊 123 馬斯喀特團 476 北方邊防團 250 特種空勤團 2 偵察車部隊 8 皇家海軍陸戰隊 和 皇家空軍[1][2] 總計: 1000人 |
300 反抗軍[1][2] 總計: 1000人[1] | ||||||
傷亡與損失 | |||||||
1958年空襲中: 1名飛行員死亡[1] 1959年攻勢中: 13名士兵死亡 57名士兵受傷[1] |
1958年空襲中: 數十名士兵傷亡[1] 1959年攻勢中: 176名士兵死亡 57名士兵受傷[1] | ||||||
總計:213–523+人死亡 |
此次戰爭的結束標誌着阿曼結束了長達幾十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國家的統一,賽義德王朝的權威得到鞏固,而在阿曼存在了數個世紀的伊瑪目制度徹底瓦解。但在這一過程中蘇丹賽義德為取得英國支持,同英國政府簽訂諸多不平等的政治與貿易條約[11][12][13][14],割讓哈拉尼亞特群島予英國[15],且允許英國人把持蘇丹國的國防外交等各個部門,這使蘇丹國被認為在事實上已成為英國殖民地[16][5][17]。聯合國大會於1965年、1966年和1967年通過了「關於阿曼問題的決議」,呼籲英國政府停止對當地人的一切鎮壓行動,結束英國對阿曼的控制,並重申阿曼人民具有不可剝奪的自決和獨立權利[17][18][19][20][21][22]。
18世紀中葉,來自阿曼內部某小村莊的艾哈邁德·本·賽義德將波斯殖民者逐出阿曼,隨後當選伊瑪目,並以魯斯塔克為首都。1783年,當伊瑪目艾哈邁德·本·賽義德駕崩後,阿曼領土被劃分為沿海領土與內地領土。其中,沿海領土繼承了賽義德王朝的世襲,建立了馬斯喀特蘇丹國。而內陸的阿曼伊瑪目國則維持選舉君主制,爾後首都被遷回尼茲瓦。[23][24][25] [26][5]此時,大英帝國熱衷於控制阿拉伯中南部,藉以扼殺其他歐洲大國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並對抗18-19世紀阿曼等國的新興海上力量,因此英國開始支持馬斯喀特的賽義德王朝。大英帝國與蘇丹簽訂了一系列條約,旨在提高英國在馬斯喀特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換取對蘇丹的保護承諾。至此,馬斯喀特蘇丹國變得愈來愈依賴英國的貸款與政治建議,本國經濟也在外來英國資本影響下處於持續的欠發達狀態[26][5][12][5][16]。馬斯喀特的政府架構中甚至出現過僅有一名官員為阿曼人,而國防部長、情報局長,蘇丹首席顧問等其他職務均由英國人擔任的現象[16][11]。入駐馬斯喀特的英國政治代理人認為,英國政府對馬斯喀特的影響屬於「完全的利己主義」,對當地的社會和政治狀況缺乏關心,這也導致了沿海領土與內地領土社會的進一步撕裂[27]。
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教長國之間關係進一步惡化[26],蘇丹國與教長國雖在宗教信仰方面同為伊斯蘭教伊巴德派,但在政治利益方面存在很大衝突[28],與親英的蘇丹國不同,教長國在伊瑪目治下反英傾向明顯[26][29][16][29][16],1913年,時任伊瑪目薩利姆·阿爾哈魯西發起一場反馬斯喀特暴動,直到1920年教長國同蘇丹國在英國調停下簽訂《錫卜條約》才正式宣告結束[5][30]。 此時英國對於阿曼內陸地區基本不存在戰略上的控制需求,因此《錫卜條約》大體上維持了現有政治秩序,承認沿海的馬斯喀特蘇丹國具有統一主權,同時亦聲明伊瑪目治下的阿曼內陸具有充分的自治權,在事實上承認了阿曼教長國的獨立[30][28][5][31]。
波斯灣其他地區發現石油後,英國石油公司渴望在阿曼尋找石油。[2][28] 1923年1月10日,阿曼蘇丹國和英國政府簽訂協議,規定阿曼蘇丹國開採本國石油前必須與駐馬斯喀特的英國政治專員商議,並獲得英屬印度政府的批准。[32] 1928年7月31日,英伊石油公司(後更名為英石油)、皇家殼牌公司、法國民用石油公司(後更名為道達爾)、近東開發公司(後更名為埃克森美孚)和亞美尼亞商人卡盧斯特·古爾本基安簽訂「紅線協議」,共同開採奧斯曼帝國解體後留下的地區的石油,包括阿拉伯半島。四大公司各持23.75%的股份,卡盧斯特·古爾本基安持有剩餘5%的股份。該協議規定,如果不包括其他利益相關方,簽約方不得尋求在同意區域建立石油特許權。然而,除紅線協議之外的其他石油公司有機會單獨尋求石油特許權,這導致標準石油公司(後更名為雪佛龍)在1933年與沙特阿拉伯獲得石油特許權。次年即1929年,協議各方成立了伊拉克石油公司(IPC)。[33]
當賽義德·本·泰穆爾成為馬斯喀特蘇丹國的統治者時,該地區的防務由與英國的條約保證。馬斯喀特唯一的武裝部隊是部落兵和從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招募的宮廷衛兵。蘇丹賽義德簽署聲明,與他的前任、父親簽署的聲明相似,在所有重要事項上與英國政府協商,包括石油特許權。[11]
1937年,阿曼蘇丹與IPC的子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簽訂協議,授予IPC石油特許權,阿曼蘇丹因此獲得可觀的簽字獎金。IPC未在阿曼蘇丹國地區發現石油後通知阿曼蘇丹,稱內陸地區可能存在石油儲量,並提供資金支持建立武裝部隊以對抗來自伊瑪目的任何潛在抵抗。英國政府支持IPC的計劃,以從擴大阿曼蘇丹國領土獲得利益,並認為在阿曼發現石油是對中東其他地區不穩定狀況的寶貴保障。[2][5][34]阿曼蘇丹賽義德依靠英國政府支持實施鐵腕統治,壓制政治異議和言論自由,實行逆經濟發展的政策,隨意定義和禁止所謂的「放縱」之物。[16][27] 1951年12月20日,英國和阿曼蘇丹國簽署《友好條約》,規定阿曼蘇丹國不得禁止或限制從英國進口或出口到英國的商品流動,除非出口或進口限制到任何其他國家。[13]
1954年前,阿曼蘇丹國與沙特阿拉伯因布賴米綠洲的歸屬權存在爭議。1953年初,阿曼蘇丹國準備500人部隊,以應對沙特阿拉伯占領布賴米綠洲,並保護特魯西爾酋長國免受沙特阿拉伯進一步侵占。1953年8月,馬斯喀特軍隊準備向布賴米進軍,但英國政府要求蘇丹暫緩,以待和平解決談判。[35][36] 1957年10月,在英國首相艾登的命令下,英國軍隊進入布賴米,聲明該地區屬於阿曼蘇丹國。[37] 阿曼蘇丹國和伊瑪目之間的戰爭期間,布賴米歸屬權的爭議一直持續。[35][36]
蘇丹國1945年就開始計劃進駐阿曼內陸,當時傳出伊瑪目阿爾哈利利,即伊瑪目希奈的前任病危的消息。蘇丹賽義德·本·泰穆爾對英國政府表示,一旦伊瑪目去世,他有意占領伊瑪目統治地區,並利用選舉可能出現的動盪攻占伊瑪目統治地區。[6] 英國駐馬斯喀特政治專員不贊成石油公司直接與內陸談判,理由是這意味着承認伊瑪目的權威,從而增加其聲望。英國政治專員認為,唯一可以進入內陸石油儲備地區的方法是協助蘇丹接管伊瑪目統治地區。[7][38] 英國政府的立場是避免與內陸建立直接關係,以免得罪蘇丹,並拒絕IPC的要求,即其來自蘇丹的特許權涵蓋阿曼全境,而不僅僅是蘇丹國地區。[39] 蘇丹賽義德相信,內陸阿曼的兩個主要社區吉布迦布和吉拉法之間的舊有矛盾會在選舉新伊瑪目時重現,可以對此加以利用。在英國的幫助下,蘇丹賽義德從1937年開始試圖拉攏吉布迦布人使他們脫離伊瑪目政府,然而,這些嘗試後來證明是無效的。[2][40][41] 1946年,英國政府提供武器、彈藥、輔助用品和士官來協助蘇丹占領伊瑪目統治地區。1946年9月,英國政府評估利用英國皇家空軍(RAF)占領阿曼內地的提議。英國政府認為,原則上不應採取可能引起國際批評和英國政府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受審的武力行動,但同時也意識到利用皇家空軍可以加快武力占領進程,以便於內陸阿曼的石油勘探。[42][43] 1954年5月3日,伊瑪目阿爾哈利利去世,之前擔任伊瑪目阿卡利利的法官兼助手卡利布·希奈當選。[44][45][14]
阿曼的最後一個伊瑪目,加利布·本·阿里·海伊,在1954年發動了一次叛亂,[46] 當時阿曼的蘇丹給伊拉克石油公司頒發了開採許可證,但卻忽視了最大的油田在伊瑪目土地內的事實。在外地部隊占領了他領土的一部分之後,加利布進行了反擊。然而,他的努力失敗了,他不得不回到他的家鄉布萊德賽特村。
蘇丹 賽義德·本·泰穆爾嚴重依賴英國的軍事支持。伊拉克石油公司,連同其石油勘探公司、阿曼石油開發公司,都歸歐洲石油巨頭所有,包括英伊石油公司的繼承者英國石油公司,這促使英國政府向蘇丹提供支持。
伊瑪目的兄弟塔利卜·本·阿里·海伊(Talib bin Ali Al Hinai)曾逃往沙特阿拉伯,1957年,他帶着300名裝備精良的武裝分子從那裡返回,叛亂再次爆發。 塔利卜的部隊占領了比拉德薩特附近的一座防禦高塔,但缺乏重型武器來摧毀它。經過幾周無決定性的戰鬥,起義軍內部一個主要部落的酋長蘇萊曼·本·希米亞(Suleiman bin Himyar)公開宣布了他對蘇丹的蔑視,並發動了一場大起義。
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的野戰部隊大部分被摧毀,因為他們試圖通過敵對的城鎮和村莊撤退。
反抗軍受到了馬斯喀特團以及從特魯西爾酋長國調集的「特魯西爾阿曼偵察兵」部隊的鎮壓。 然而,決定性因素是步兵(兩個蘇格蘭步兵團連隊)和英國皇家空軍(RAF)的裝甲車和飛機的介入。
塔利卜的部隊撤退到了難以進攻的阿可達山(又稱綠山)地區。蘇丹武裝部隊襲擊了幾條山路,都被輕易地擊退了。
蘇丹的軍隊在一名英軍士兵,大衛·斯邁利上校手下重組。「巴提奈部隊」被重新命名為北方前線團,而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的殘餘部隊則併入了新的阿曼團。在每一個單位和小隊中,俾路支和阿拉伯士兵混雜在一起。這大大減小了部隊叛逃或公開同情反政府武裝的可能性,但導致了部隊內部的緊張局勢。由於語言不通,許多命令經常不被遵守。許多名義上的阿曼士兵是從佐法爾省招募來的,被其他阿拉伯人看不起。
軍隊仍然無法攻下塔利卜的據點。在阿可達山上的幾條小路太窄了,無法部署攻擊營。蘇丹這一方嘗試過出動四個連(包括特魯西爾阿曼偵察兵的兩個連,後來成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攻山的南部。但攻擊者在斷定他們很容易遭到伏擊並被截斷後路之後匆忙撤離。在另一次嘗試中,步兵發動了一場佯攻,然後撤退了,而英國皇家空軍的沙克爾頓轟炸機轟炸了據稱是防禦的叛亂分子。他們沒有造成人員傷亡。[47] 來自英國皇家空軍沙迦(RAF Sharjah)的德·哈維蘭(De Havilland Venoms)也曾被用來轟炸和掃射叛亂分子的據點。
兩年來,叛軍的滲入者不斷地在山脈周圍的道路上挖掘,伏擊了蘇丹武裝部隊和英國分遣隊,以及石油公司的車輛。在山腳下的城鎮和村莊裡,蘇丹的部隊分散在各個地方,因而易受傷害,處於守勢。他們的武器(主要是二戰時期的英國武器)不如塔利卜手下戰士使用的最新裝備有效。一個蘇丹的炮兵部隊,有兩個5.5英寸中等口徑的大炮,騷擾了在阿可達山之上的高原居民點,幾乎沒有什麼效果。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繼續攻擊高山高原地區上的叛軍據點,在賽克高原(Saiq Plateau),毒液FB4墜毀飛機的殘骸和飛行員克萊夫·歐文·沃特金森的墳墓作為空襲的紀念物,至今依然存在。[48][49][50]
據一些英國軍官估計,英國將需要一個旅的全面進攻來奪回阿可達山。斯邁利和其他人認為,由特種部隊提供支援的小型行動就足夠了。最終在1959年,特種空勤團(British Special Air Service Regiment)派出了兩支中隊,由安東尼·德南·德拉蒙德(Anthony Deane-Drummond)率領。他們在阿可達山北部的邊遠地區進行了佯裝行動,之後在夜間攀登了山的南部,讓叛軍措手不及。在他們到達山頂之後,補給就被空投給了他們,這可能誤導了一些叛軍,認為這是傘兵的攻擊。
阿曼伊斯蘭教長國被擊敗了,塔利卜和他的戰士要麼偽裝成當地居民,要麼逃到沙特阿拉伯。伊瑪目加利布在沙特阿拉伯流亡。
這五年的衝突使數百名反政府武裝分子死亡,並使英國和馬斯喀特蘇丹國支出巨大的人力成本。在1959年決定性的進攻中,蘇丹的13名武裝士兵和英軍人員死亡,176名艾巴德派教徒在最後一個月的戰鬥中喪生。
隨着伊瑪目的失敗,《錫卜條約》被終止,阿曼的自治伊斯蘭教法也被廢除。[51] 20世紀60年代初,伊瑪目被流放到沙特阿拉伯,得到了東道主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政府的支持,但這種支持在20世紀80年代結束了。
儘管失敗了,但一些叛亂分子仍然從沙特阿拉伯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入阿曼,並鋪設地雷,繼續造成部隊傷亡和平民車輛傷亡。1961年在迪拜發生的「MV Dara」事件被認為是由這樣一個地雷引起的。蘇丹武裝部隊由於人數較少,難以防止這種滲透活動。1960年,阿曼建立了一支準軍事部隊「阿曼憲兵隊」,以協助蘇丹武裝部隊執行任務,也負責接管正常的警務工作,使得地雷運動最終減少了。
[a].^ Casualties breakdown (213-523+ killed):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