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綏遠城,俗稱「滿城」、「新城」,原址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是清朝設置的一座軍事駐防城。在綏遠城的基礎上,形成了如今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區。[1][2]
綏遠城牆和將軍衙署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6-489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25日 |
蒙古語「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原來分為新、舊兩城,舊城始建於明朝萬曆九年(1581年),明廷命名為「歸化城」;新城始建於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四年竣工(1739年),清廷命名為「綏遠城」。[3]
清朝雍正年間,漠西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勢力強大,不斷襲擾喀爾喀蒙古。雍正七年(1729年),清軍兵分兩路進擊西北。雍正九年(1731年),清軍與準噶爾部在和通泊激戰,清軍慘敗,只得退兵。雍正十年(1732年),準噶爾部3萬軍隊進擊喀爾喀蒙古,在額爾德尼召(光顯寺)遭到額駙策凌率領的蒙古兵的打擊,慘敗而回。清軍和準噶爾部均無力再開戰。同年,雙方經過談判,決定議和,並劃定了準噶爾部與喀爾喀蒙古之間的游牧區界線。[1]
後來,西北八旗防務系統變化,清朝認為右衛駐防城過於靠南,不利於進擊準噶爾部及控制內蒙古西部的蒙古諸部。所以雍正十三年(1735年),朝廷決定在內蒙古、外蒙古分別修建一座新城,用以屯駐軍隊防禦準噶爾。其中在內蒙古,為安排自漠北撤回的八旗軍隊,並為就近監控歸化城土默特、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等漠南蒙古,清廷決定在歸化城東北五里處勘定一處新的城址,即日後的綏遠城,用於右衛駐防八旗兵北移屯居,以及安排自漠北撤回的八旗軍隊。[1]外蒙古則建鄂爾昆城,在今蒙古國前杭愛省哈拉和林東北。
《清實錄》記載:「乾隆二年三月庚戌(十七日)總理事務王大臣議奏,歸化城蓋造新城,去右衛二百里,無庸添設將軍,請將右衛將軍移駐新城,止添副都統二員,仍留原處亦歸併將軍管轄,所有家選兵二千名,熱河兵一千名。著該處照原議辦理。」右衛將軍旺昌從乾隆二年三月開始移駐歸化新城,當時工程尚未完工,新城沒有起名。兩個月後,旺昌奏請「賜歸化城新城佳名」,乾隆帝遂賜「滿漢名曰『綏遠城』」,這就是說乾隆二年五月後,新城便正式定名「綏遠城」。[2]
乾隆二年(1737年),駐守山西右衛的建威將軍旺昌奉旨改駐綏遠城,改稱「綏遠城將軍」。其府衙即綏遠城將軍衙署。到1909年之前,清廷的綏遠城將軍共78任,均在此管理駐紮。清朝最後一位綏遠城將軍是宣統末年的堃岫。[1]
《綏遠城駐防志》一書記載:「雍正十三年奉旨興工建造城垣,至乾隆二年竣工,周圍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九尺五寸,頂闊二丈五尺,底闊4丈,四門樓門二重,東門曰『迎旭』,南門曰『承薰』,西門曰『阜安』,北門曰『鎮寧』。周圍角樓4座,城上四面堆撥(堆撥為滿語,哨所)[原創研究?]八處,每處建蓋房三間。具奏,奉旨賜滿漢名曰『綏遠城』。」
綏遠城內除了綏遠城將軍衙署、八旗兵「老官房」之外,還有各種廟宇。由於綏遠城內以滿八旗駐軍為主,所以又稱「滿城」。[1]此處是滿洲之外滿族人集中的城市之一。[2]
綏遠城原本是一座軍事駐防城。但在清末由盛而衰,其城市功能不斷變化。[1]乾隆四年(1739年),增設「綏遠城理事同知廳」,簡稱「綏遠城廳」。乾隆六年(1741年),山西省在歸化城設「歸綏道」(全稱「歸綏分巡等處地方兵備道」),管轄歸化城廳、綏遠城廳等等各廳。1912年,綏遠城廳改置綏遠縣,治綏遠城。因和歸化縣兩縣同治一城,1913年綏遠縣併入歸化縣。綏遠城從此結束了獨立治理的局面。1914年,歸化縣改為歸綏縣。後來逐步發展為如今的呼和浩特市。[4]一直到1949年綏遠和平解放,古老的綏遠城雖然功能大變,但仍保留了早期的基本布局。1951年後,綏遠城的城牆及城內原有的建築陸續拆除,現僅存原綏遠城東北角的部分城牆。[1]
2002年底至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組織專家對清代綏遠城牆修繕進行了實測及設計,並且號召呼和浩特市民捐獻舊城磚用來維修城牆。 殘存的城牆位於呼和浩特市北垣街,已經殘破不堪。維修工程計劃投資600萬元,對綏遠城城東、城北的兩段600餘米的殘城牆實施保護性維修,修復防禦工事4座,修復角樓一個、哨卡4個,女兒牆千餘米、射箭城垛等設施,主體工程原本計劃在2003年內完工。[3]但該工程實際上遲遲未能啟動。2005年,呼和浩特市文物事業管理處表示,綏遠城城牆搶救保護維修工程實施方案已出台,然而因為資金尚未到位,該工程暫時無法啟動。[1]
今天,綏遠城將軍衙署及其東北數百米外的一段清代綏遠城牆作為「綏遠城牆和將軍衙署」合併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綏遠城西門外瓮城內,原來立有《敕建綏遠城碑》,為乾隆四年(1739年)兵部尚書管歸化城都統事務通智撰寫,現已無存。碑文載於《歸綏縣誌·金石志》(原無標點,□為原文缺字):[2]
我朝道隆化洽,東漸於海,南被炎荒,西越崑崙,喁喁向內。重驛進九,北條尤踔遠。山經之所未載,聖人之所弗通。奔走率□□□□忱,天子嘉其意,撫之愈至,歸向益堅。遂飭兵部尚書管歸化城都統事務臣通智,議建城駐兵,張控制之勢,昭一統之規焉。城在歸化城之東北五里許,大青山擁其後,伊克圖爾根、巴罕圖爾根之水抱其前,喀爾沁之水帶其左,紅山口之水會其右。地勢寬平,山林拱響,實當翁穩嶺喀爾沁口軍營之衛。副都統臣瞻岱、戶部員外郎□□文瀾、欽天監副臣李廷耀、都統臣丹津,涉獻在原,相度既深,詢謀僉同,乃請於朝。奉旨令王常以右衛建威將軍移駐茲土□,臣正山代,升任古北提督臣瞻岱□□□。務於乾隆丁巳季春三月即工,乾隆已未之夏六月工竣,欽定佳名曰綏遠城。周一千九百有六十丈,其高二丈有四尺,其巔之厚如其高,其址之厚,增其高之三之一。炮台四十有四,四十布四圍,四當四隅。睥睨之高五尺有七寸,女牆三尺五寸。城之門四,南曰承薰、北曰鎮寧、東曰迎旭、西曰阜安,皆出聖裁。門之樓四,樓各五楹,箭樓四,樓各三楹,角樓四,樓各七楹。晝夜巡查兵之隊子房八,皆列城上。門外之橋各一,瀉水河一,石橋二,瓮城祠廟各一,隊子房各一。城內遵祀典建神祠,關帝廟一、城隍廟一、旗纛廟一、馬神廟一。按職守以寺舍倉庫一,將軍衙門一,兵戶司衙署各一,筆貼式住房四,副都統衙署二,理事廳衙門一,固山大住房十二,佐領住房六十,防禦住房六十,驍騎校住房六十,倉庫大使衙署各一,官學八,鐘鼓樓一。積貯之倉十有五,倉各七楹,合一百有五楹,在城之東南隅。四街市房一千有五百有三十。城西教武場,場之內演武廳一。八旗之甲士各有家室,居處計一萬有二千間,以實其內焉。□此城池、門樓、□祠、寺舍、倉庫之材□,而後購營繕之匠,瓴甓之陶,塗蔇之用,必選其良材。美而且堅,經畫無漏。董督有方,皆仰請聖訓。而奉行惟謹,用成永固之基,為軍民久安之所。以上副聖天子安內全外,一視同仁之至意,煌煌乎盛事也哉。總理工程事務建威將軍臣王常、管理工程事務內務府郎中臣正山,夙興夜寐,未嘗感言瘁。而監工諸有司之勤,亦有不可沒者。例得備書,勒之於石。俾後之往來於斯,與夫守斯上者有所震動,恪恭而興起雲豈。
乾隆四年已未六月之榖辰立
碑文中的大臣「正山」應為「王山」,雍正末年王山任內務府郎中,曾負責監修雍正帝的泰陵;乾隆二年二月上諭「古北口提督員缺,著副都統瞻岱補授。瞻岱所管歸化城工程著王山前往管理。」[2]
綏遠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南門為承薰門,北門為鎮寧門,東門為迎旭門,西門為阜安門。1950年代,城門在城市建設中被拆毀,城門上的石匾被埋入地下。承熏門石匾於1984年出土,鎮寧門石匾於2004年出土,現在兩塊石匾收藏於將軍衙署博物館。石匾均以滿文、漢文、蒙古文三種文字書寫城門名稱。[2]
綏遠城城牆現僅存東北隅城牆,其中北牆殘存245米,東牆殘存453米,總計698米。東北隅僅存角樓遺址一處。2001年,呼和浩特市文物事業管理處組織人員對殘留的綏遠城城牆進行勘察後,簡要敘述了城牆現狀:[1]
1、城牆主體
城牆以外側包砌的城牆體保存較好,只是頂端挑檐磚下有高1-1.8米不等的剝蝕殘損較為嚴重。
城牆內側夯土牆身,有人為開鑿孔洞8處,最大孔洞可達4.5×3×2.1米,不少孔洞嚴重坍塌,對城牆夯土層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損害,是城牆現存的最大隱患。
東牆南端、北牆西端牆體斷面暴露,夯土層受到雨水滲透造成水土流失,雖用磚予以補砌,但收分度不合比例,仍有開裂塌落,安全隱患十分嚴重。
內側牆身60%的部位有臨建靠牆搭建,露明夯土牆面見有夯土層剝蝕的部位,最大剝蝕深度可達15-20厘米。
2、垛牆與女兒牆
城牆外側雉堞牆身及內側女兒護牆,除幾處殘存之外,95%的部位基本失存,局部地段的殘損甚至波及牆體下部,致使內側夯土層、外牆牆體局部開裂、坍塌。周邊雜土堆積,造成排水孔堵塞、內側排水石槽部分失存,現存多數排水不暢,造成局部滲漏和水土流失。
3、牆頂地平
城牆牆頂地平鋪地城磚所剩無幾,亦有後來改鋪的地面和利用舊磚臨時鋪設的小便道,95%基層夯土暴露、雜土堆積,野草、樹木滋生,積存雨水就地自滲,破壞了夯土的結構。
東城牆牆頂地平上深挖溝壕達300多米,又有局部掏洞取土現象,造成地表灰土夯層的破壞,積水直接浸襲底層的素土夯築層,形成很大隱患。
北城牆牆頂地平上挖電纜井七處,造成地表灰土夯層的破壞,積水直接浸襲底層的素土夯築層。
4、馬面
馬面的牆體殘損與牆體相類,頂部雉堞全部失存,挑檐磚殘破或失存,局部轉角有榆樹生長,根系對牆體造成擴張膨脹和開裂,隱患之大,破壞程度之深可見一斑。
5、角樓遺址
東北角樓失毀不存,現狀僅存基址。所幸有關柱基位置清晰、原建面闊、進深尺寸明顯,為一面闊六間、進深兩間角式磚木結構角樓。從歷史照片中可知,屋頂形式為折角歇山式。外側牆身見有雙層箭孔,每層8孔,兩間共32孔為軍事功能設施。
6、堆撥(哨屋,又稱敵樓)
堆撥(哨屋)全部失存。由於馬面地平積土甚多,清理後可望發現遺址。
綏遠城的重要碑刻還有:[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