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1996-1999年立法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3屆立法院是中華民國行憲後的第三屆立法院,該屆立法委員任期自1996年2月1日起至1999年1月31日止,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產生,共召開了6個會期和1次臨時會[1]。本屆由於在野勢力的規模首度對執政黨形成威脅,自第三會期開始了「朝野協商制度」,將黨團協商法制化[2]:1-9[3]:116-118。另外,立法院於1997年時向臺灣省政府購入臺北濟南辦公大樓作為委員研究大樓(中興大樓)[4],立法院秘書處的圖書資料室也在1999年1月升格為國會圖書館。
註:粗體字者為執政黨。
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本屆立院僅掌握85席略微過半的席次,在野的民主進步黨於時任黨主席施明德的主導下,主動與意識形態完全相左的新黨尋求合作,並以副院長之位為交換條件,企圖說服國民黨籍的5席原住民立委倒戈,以奪得國會議長的寶座。而新黨也罕見與民進黨達成共識,力圖合作拉下國民黨的立院龍頭位置;惟最後投票時,扁系立委張晉城跑票投下廢票,國民黨籍的劉松藩以1票之差險勝民、新兩黨共推的施明德,最終未上演在野聯合扳倒執政黨的戲碼[5]。然而此次「危機」也讓國民黨改變了對原住民立委爭取權益的回應姿態[6]:135-147。
本屆立院開議時,總統李登輝以時任行政院院長連戰已獲慰留為由,拒絕向新一屆立法院提名閣揆,引發在野黨立委不滿,並在執政黨戰術失誤下通過「咨請總統重新提名閣揆」的決議;但迫於人數劣勢,連戰的人事案仍獲同意過關[7]。由於連戰在同年3月當選副總統,在野黨認為閣揆兼任副總統有違憲疑慮,因此在新黨及民進黨立委各自聲請釋憲後,司法院大法官做出《釋字第419號解釋》認定兼任違憲,國民大會遂提出憲法修正案,透過增訂立院倒閣權作為取消閣揆同意權的條件[8],至此奠定雙首長制的政治體制。
第3屆立法院通過制定了以下主要法案:
除此之外,本屆立法院另通過以下重要法案的修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