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第七戰區中國抗日戰爭中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第七戰區先後成立過兩次。

1937年至1938年

第一次是抗日戰爭初期1937年10月下旬,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敗退。為保衛首都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原屬第三戰區蘇南浙北皖南東部劃分為第七戰區,以劉湘為司令長官,陳誠為副司令。該部在南京保衛戰外圍進行了作戰。1938年初第七戰區被撤銷。

所部包括:

  • 第八集團軍,司令張發奎,轄第七軍團司令廖磊
  • 第十五集團軍,司令陳誠,轄第十六軍團司令羅卓英、第卅三軍團司令劉建緒
  • 第卅三集團軍,司令劉湘,轄第廿四軍團司令唐式遵、第廿五軍團司令潘文華

1940年

1940年7月再次組建第七戰區。

  • 敵後戰場建制閩粵贛邊區、東江指揮所挺進縱隊、海陸豐守備區[1]:409-410

第二次是抗日戰爭末期1944年左右,第七戰區所轄範圍為廣東省,並在1945年9月13日訂定的受降計劃中,劃分為廣東地區(包含香港)接受日軍繳械的作戰區之一。

1944年

  • 司令長官余漢謀
  • 作戰區域:廣東
    • 第12集團軍:余漢謀
    • 直屬暨特種部隊

1945年9月受降區

第七戰區:廣東省(含香港)

1945年9月28日在汕頭接受日本第23軍投降。

改組

1945年後,改組為衢州綏靖公署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