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余漢謀(1896年9月22日—1981年12月27日),字幄奇,廣東高要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陸軍總司令,並一度主政廣東。
陸軍中將余宗就(黃埔24期生)是其侄孫。
民國初年,余漢謀未到二十歲,考入黃埔陸軍小學,之後到武昌昇讀陸軍預備學校。1916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加入中華革命黨。隨後入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9年六期步科畢業。之後於北洋軍內任排長、連長。1920年入粵軍,任營長。1925年粵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余任第11師31團團長,師長為陳濟棠,同年參加粵桂戰爭。北伐時隨第11師與李濟深留守廣州。1931年5月,陳濟棠等反蔣,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余漢謀任廣州政府軍事委員會員委員,兼第一集團軍軍長。廣州政府於九一八事變後取消。1934年至1935年余率部參加江西剿共戰爭,曾任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第一路軍司令。
1936年,陳濟棠與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名義,再度反蔣(兩廣事變)。余漢謀通電各廣東將領支持蔣介石中央。陳手下之空軍司令黃光銳亦帶飛機飛南昌投靠蔣。陳事敗出走香港,余漢謀接任廣東綏靖主任,取代陳濟棠成為廣東軍政首領。
1937年1月5日,軍事委員會電令第四路軍總指揮劉建緒、廣東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立即向中國工農紅軍閩贛浙邊區游擊隊進攻,「務於短期內完全廓清」[1]:5331。1月16日,廣東米荒嚴重,余漢謀、黃慕松電蔣,請求免徵洋米稅[1]:5341。2月15日,廣東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至南京[1]:5366。3月5日,余漢謀自上海返廣東[1]:5379。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副司令。所部的廣東軍隊主力被調離廣東,參加淞滬、南京、武漢等戰役。1938年10月,日軍以空軍、海軍優勢火力支援下,在廣東大亞灣登陸,兩星期後攻陷廣州[2]。
余漢謀被革職留任,倉皇撤退中連余漢謀自己的夫人上官賢德也被滯留在香港,直到1942年才被中共指揮的東江縱隊救出,更被譏諷為「余漢無謀」。1939年,日軍從廣州向粵北韶關進攻,企圖打開交通線,被余漢謀所擊退,才復職,並兼任第七戰區總司令,防區包括廣東粵北及潮梅一帶。
1948年國共內戰期間,余被任為陸軍總司令。
1949年1月21日,蔣任命余漢謀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3]。同日,蔣介石下野。5月27日,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下令通緝在粵東、閩北起事之吳奇偉、李潔之、蕭文等11人[1]:8928。8月24日,行政院舉行第八十五次政務會議,由閻錫山主持,議決[4]:
余部在廣東、海南被解放軍殲滅,余最終於1950年4月到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65年晉升一級上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