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立陶宛總統

立陶宛共和國總統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os Prezidentas)是立陶宛共和國的國家元首。立陶宛共和國總統領導和任命立陶宛共和國政府英語Government of Lithuania的行政部門,在國際上代表立陶宛共和國,也是立陶宛武裝部隊總司令。立陶宛共和國總統由立陶宛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五年一屆,最多可連續任職兩屆。現任立陶宛共和國總統是吉塔納斯·瑙塞達,在2019年7月12日就任。

事实速览 立陶宛共和國總統, 尊稱 ...
立陶宛共和國總統
Lietuvos Respublikos Prezidentas
立陶宛語
現任
吉塔納斯·瑙塞達

自2019年7月12日
尊稱閣下
總司令(軍事上)
類別行政總統英語Executive president
國家元首
所屬歐盟高峰會
官邸維爾紐斯舊城總統府
任命者直接選舉產生
任期五年一屆,最多可連續任職兩屆
首任安塔納斯·斯梅托納
設立1919年4月4日
廢止1940年至1990年
副職立陶宛共和國議會議長
薪資9,955歐元[1](月薪)
網站www.lrp.lt
关闭

資格

立陶宛共和國總統候選人必須在選舉日年滿40歲、在立陶宛居住至少3年,並同時符合立陶宛共和國議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因違反憲法或違背就職誓言而被彈劾免職者不得當選為立陶宛共和國總統。[2]

權力

立陶宛共和國總統在外交事務上擁有主要權力。除國家元首的常規外交權力,即接受外國大使遞交的國書與簽署條約外,立陶宛共和國總統也決定立陶宛共和國的基本外交政策方針。立陶宛共和國總統也根據政府的建議任命與召回立陶宛共和國駐外國與國際組織的外交代表。立陶宛共和國總統也是立陶宛武裝部隊的總司令,並因此領導國家國防委員會,而且有權在獲得立陶宛共和國議會的同意下任命國防部部長英語Chief of Defence (Lithuania)[3]

立陶宛共和國總統在國內政策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立陶宛共和國總統擁有向立陶宛共和國議會提交法案與否決立陶宛共和國議會通過的法律的權力,也可以任命總理與批准議會組建的政府。此外,如果立陶宛共和國議會通過不信任動議或拒絕在60天內批准政府預算,立陶宛共和國總統也有權解散立陶宛共和國議會並提前選舉。然而,下一屆當選的立陶宛共和國議會可能會採取報復措施,並要求提前舉行總統選舉。[4]

立陶宛共和國總統也確保司法系統的有效運作。立陶宛共和國總統負責提名立陶宛共和國憲法法庭三分之一的法官與立陶宛共和國最高法院英語Supreme Court of Lithuania的所有法官,而立陶宛共和國議會則決定是否任命總統提名的人選。立陶宛共和國總統也有權直接任命所有其他法官。除此以外,立陶宛共和國總統也有權授予任何人立陶宛共和國公民身分、赦免被定罪者與頒發國家勳章。[3]

選舉

根據1992年起施行的《立陶宛憲法》,立陶宛共和國總統的任期為五年一屆,採用經調整的兩輪選舉制:候選人如果在首輪投票中獲得絕對多數票,並且投票率超過一半或該候選人的得票份額至少相當於登記選民人數的三分之一,該候選人可在首輪投票中直接獲勝[5]。如果沒有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直接獲勝,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將在兩星期後舉行的次輪投票中對決。總統就職後必須中止其任何政黨的正式成員資格[4]

如果立陶宛共和國總統因任內逝世、辭職或被罷免而缺位,又或是被立陶宛共和國議會認為其健康狀況不適宜繼續擔任立陶宛共和國總統的職務,立陶宛共和國議會議長將出任代總統。[4]

列表

更多信息 任次, 頭像 ...
任次 頭像 姓名
(生年–卒年)
當選年 就任 離任 備註 參考資料
立陶宛共和國總統
1 Thumb 安塔納斯·斯梅托納
(1874–1944)
1919 1919年4月4日 1920年6月19日 首任立陶宛共和國總統 [6]:940
立陶宛制憲會議英語Constituent Assembly of Lithuania議長亞歷山德拉斯·斯圖爾金斯基斯自1920年6月19日至1922年12月21日出任代總統
2 Thumb 亞歷山德拉斯·
斯圖爾金斯基斯

(1885–1969)
1922 1922年12月21日 1926年6月7日 [7]
3 Thumb 卡齊斯·格里紐斯英語Kazys Grinius
(1866–1950)
1926 1926年6月7日 1926年12月18日 戰間期末任民主選舉產生的立陶宛共和國總統 [8]
1926年立陶宛政變後,約納斯·斯陶蓋蒂斯英語Jonas Staugaitis亞歷山德拉斯·斯圖爾金斯基斯於當年12月18日與19日相繼出任代總統 [9]
(1) Thumb 安塔納斯·斯梅托納
(1874–1944)
1926
1931
1938
1926年12月19日 1940年6月15日 不民主選舉產生的威權主義領導人,1940年蘇聯佔領立陶宛前一直在任立陶宛共和國總統 [6]:941
蘇聯佔領立陶宛後、立陶宛正式併入蘇聯英語Sovietiz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並成為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前,安塔納斯·梅爾基斯出任代總統,直至三日後尤斯塔斯·帕列茨基斯被蘇聯任命為總理並因而兼任代總統為止 [10]
1940年至1990年間,蘇聯佔領下的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不設置總統一職 [11][12]
約納斯·熱邁蒂斯准將獲追認為1949年2月16日至1954年11月26日間的代總統 [13]
阿道法斯·拉馬瑙斯卡斯上校獲追認為1954年11月26日至1957年11月29日間的代總統 [14]
1990年《立陶宛復國法案》通過後,《臨時基本法立陶宛語Laikinasis Pagrindinis įstatymas》未恢復設置總統一職,直至1992年重新制憲為止 [15]
立陶宛共和國議會議長阿爾吉爾達斯·布拉藻斯卡斯自1992年11月25日至1993年2月25日出任代總統 [16]
4 Thumb 阿爾吉爾達斯·
布拉藻斯卡斯

(1932–2010)
1993英語1993 Lithuan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1993年2月25日 1998年2月25日 首任由直接選舉產生的立陶宛共和國總統
5 Thumb 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
(1926年生)
1997–1998英語1997–98 Lithuan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1998年2月26日 2003年2月26日 [17]
6 Thumb 羅蘭達斯·帕克薩斯
(1956年生)
2002–2003英語2002–03 Lithuan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3年2月26日 2004年4月6日 因被彈劾而離任 [18]
[19]
立陶宛共和國議會議長阿爾圖拉斯·保勞斯卡斯英語Artūras Paulauskas自2004年4月6日至同年7月12日出任代總統
(5) Thumb 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
(1926年生)
2004英語2004 Lithuan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4年7月12日 2009年7月12日 [20]
7 Thumb 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
(1956年生)
2009英語2009 Lithuan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14英語2014 Lithuan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9年7月12日 2019年7月12日 首位擔任立陶宛共和國總統的女性,首位連任的立陶宛共和國總統 [21][22]
8 Thumb 吉塔納斯·瑙塞達
(1964年生)
2019
2024英語2024 Lithuan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19年7月12日 現任 [23][24]
关闭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