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王國 (1236–1569)
頭銜:立陶宛國王(立陶宛語:Lietuvos karalius)。
- 明道加斯(Mindaugas;約1251年至1263年)
立陶宛大公國 (1236–1569)
頭銜:大公(立陶宛語:didysis kunigaikštis;白俄羅斯語:vialiki kniaź;烏克蘭語:Velykyy hertsoh;波蘭語:wielki książę)
- 雅蓋沃(Jogaila;1377年-1381年)
- 維陶塔斯(攝政)(Vytautas the Great;1392年-1430年)
- 什維特里蓋拉(攝政)(Švitrigaila;1430年-1432年)
- 齊吉曼塔斯·科斯圖泰提斯(攝政)(Sigismund Kęstutaitis;1432年-1440年)
- 卡齊米日四世(1440年-1492年),雅蓋沃之子,1447年被選為波蘭國王。
- 亞歷山大一世(1492年-1506年),卡齊米日四世之子,1501年被選為波蘭國王。
- 齊格蒙特一世(1506年-1548年),卡齊米日四世之子
- 齊格蒙特二世(1548年-1569年),齊格蒙特一世之子,1529年起實際掌權。
波蘭立陶宛選舉制君主
波蘭立陶宛聯邦在1569年成立,獲選的波蘭國王也會兼任立陶宛大公。
頭銜: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立陶宛語:Lenkijos karalius ir Lietuvos didysis kunigaikštis;白俄羅斯語:karol Polščy, vialiki kniaź litoŭski;波蘭語:Król Polski, wielki książę litewski)。
名字 | 圖像 | 在位 | 生卒 | 王朝 | 注釋 |
---|---|---|---|---|---|
亨里克五世 | 1573–1575 | 1551年9月19日 – 1589年8月2日 (37歲) | 瓦盧瓦 | 第一位當選國王,後因引起當地貴族不滿而遜位,回到法國,後成為法蘭西國王亨利三世。 | |
安娜 | 1575–1586 | 1523年10月18日 – 1596年9月9日 (72歲) | 雅蓋洛 | 齊格蒙特二世之妹,亞蓋隆王朝末代國王。後與斯特凡結婚和共治,丈夫去世後退隱修道院。 | |
斯特凡 | 1576–1586 | 1533年9月27日 – 1586年12月12日 (53歲) | 巴托里 | 與安娜國王結婚而登上王位。 | |
齊格蒙特三世 |
1588–1632 | 1556年6月20日 – 1632年4月30日 | (65歲)瓦薩 | 齊格蒙特一世之外孫,共主邦聯的支持者,1592年—1599年的瑞典國王,後來與叔叔卡爾九世爭位失敗,被瑞典議會廢黜後返回波蘭。 | |
瓦迪斯瓦夫四世 | 1632–1648 | 1595年6月9日 – 1648年5月20日 | (52歲)齊格蒙特三世之子,在位期間為波蘭黃金時期,並在斯摩稜斯克戰爭中擊敗俄羅斯沙皇國 | ||
揚·卡齊米日 | 1648–1668 | 1609年3月22日 – 1672年12月16日 (63歲) | 退位為僧侶,瓦薩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後被追加王號揚二世。 | ||
米哈烏 | 1669–1673 | 1640年5月31日 – 1673年11月10日 (33歲) | 維希尼奧維茨基 | ||
揚三世 | 1674–1696 | 1629年8月17日 – 1696年6月17日 (66歲) | 索別斯基 | 在位期間為波蘭中興時期,在維也納戰爭擊敗鄂圖曼帝國。 | |
奧古斯特二世 | 1697–1706 | 1670年5月12日 – 1733年2月1日 (62歲) | 韋廷 | 同時為薩克森選王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都一世。波瑞戰爭失敗後被迫退位,後來重登王位。 | |
斯坦尼斯瓦夫 | 1706–1709 | 1677年10月20日 – 1766年2月23日 (88歲) | 萊什琴斯基 | 大北方戰爭。 | |
奧古斯特二世 | 1709–1733 | 1670年5月12日 – 1733年2月1日 (62歲) | 韋廷 | 第二次擔任。 | |
斯坦尼斯瓦夫 | 1733–1736 | 1677年10月20日 – 1766年2月23日 (88歲) | 萊什琴斯基 |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退位後擔任洛林公爵。 | |
奧古斯特三世 | 1733–1763 | 1696年10月17日 – 1763年10月5日 | (66歲)韋廷 | 奧古斯特二世之子。奧古斯特三世與上任國王斯坦尼斯瓦夫爭位導致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削弱了波蘭國力,為日後瓜分波蘭種下禍根。 | |
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 | 1764–1795 | 1732年1月17日 – 1798年2月12日 (66歲) | 波尼亞托夫斯基 | 在位期間,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王國合併;波蘭被瓜分後退位;流亡俄羅斯並死於當地。 |
立陶宛王國 (1918)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在德國支持下宣布獨立,7月11日第二代烏拉赫公爵威廉·卡爾收到立陶宛議會邀其就任立陶宛國王的請求,自稱「明道加斯二世」,11月2日立陶宛議會撤銷這一邀請,宣布成立共和國。
立陶宛第一共和國 (1918–1940)
1919年4月4日建立總統制(立陶宛語:Prezidentas)。
任 | 總統 | 圖像 | 任期 | 注釋 |
---|---|---|---|---|
1 | 安塔納斯·斯梅托納 (Antanas Smetona) |
1919年4月4日-1920年6月19日 | 立陶宛委員會選出 | |
2 | 亞歷山德拉斯·斯圖爾金斯基斯 (Aleksandras Stulginskis) |
1920年6月19日-1926年6月7日 | 代理總統 (任立憲會議議長),1922年12月21日和1923年6月連任 | |
3 | 卡濟斯·格里紐斯 (Kazys Grinius) |
1926年6月7日-1926年12月18日 | 議會選出,但在軍事政變中被推翻 | |
約納斯·斯陶蓋蒂斯 (Jonas Staugaitis) |
1926年12月18日-19日 | 正式只任一天,議會首腦(在政變後宣布放棄職務). | ||
亞歷山德拉斯·斯圖爾金斯基斯 (Aleksandras Stulginskis) |
1926年12月19日 | 正式新的議會首腦,只擔任幾小時 | ||
安塔納斯·斯梅托納 | 1926年12月19日—1940年6月15日 | 第二次擔任,軍事政變後當選總統,1940年蘇聯最後通牒下逃至德國,後去美國 | ||
安塔納斯·梅爾基斯 (Antanas Merkys) |
1940年6月15日-17日 | 總理,在斯梅托納叛逃後代理總統 | ||
尤斯塔斯·帕列茨基斯 (Justas Paleckis) |
1940年6月17日-8月 | |||
4 | 約納斯·澤馬蒂斯 (Jonas Žemaitis) |
1949年2月16日-1954年11月26日 | 2009年3月立陶宛官方承認的第4任總統 |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40–1941和1944–1990)
頭銜: 立陶宛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立陶宛語:Lietuvos komunistų partijos Centro komiteto pirmasis sekretorius; 俄語:Первый секретарь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Литвы).
任期 | 第一書記 | 備註 |
---|---|---|
1940年7月21日-1941年6月24日 1944年7月13日-1974年1月22日 |
安塔納斯·斯涅奇庫斯 Antanas Sniečkus |
|
1974年2月18日-1987年11月14日 | 皮亞特拉斯·格里什基亞維丘斯 Petras Griškevičius |
|
1987年12月1日-1988年10月19日 | 林高達斯-布羅尼斯洛瓦斯·松蓋拉 Ringaudas Bronislovas Songaila |
首位領導人被衹奪權力 |
1988年10月19日-1989年12月 | 阿爾吉爾達斯·布拉藻斯卡斯 Algirdas Mykolas Brazauskas |
宣布獨立後失去權力 |
從1940年8月25日至1990年3月11日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集體擔任國家元首。
任期 | 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 備註 |
---|---|---|
1940年8月25日-1967年4月14日 | 尤斯塔斯·帕列茨基斯 Justas Paleckis |
1941–1944年流亡俄羅斯 |
1967年4月14日-1975年12月24日 | 莫捷尤斯·舒毛斯卡斯 Motejus Sumauskas |
|
1975年12月24日-1985年11月18日 | 安塔納斯·巴爾考斯卡斯 Antanas Barkauskas |
|
1985年11月18日-1987年12月7日 | 林高達斯-布羅尼斯洛瓦斯·松蓋拉 Ringaudas Bronislavas Songaila |
|
1987年12月7日-1990年1月15日 | 維陶塔斯·阿斯特勞斯卡斯 Vytautas Astrauskas |
|
1990年1月15日-1990年3月11日 | 阿爾吉爾達斯·布拉藻斯卡斯 |
立陶宛第二共和國(1990年起)
任 | 肖像 | 總統姓名 (生卒) |
選舉 | 就職 | 離任 | 備註 |
---|---|---|---|---|---|---|
- |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 (1932– ) |
— | 1990年3月11日 | 1992年11月25日 | 最高委員會主席 | |
議會議長阿爾吉爾達斯·布拉藻斯卡斯於1992年11月25日至1993年2月25日任代理總統 | ||||||
1 | 阿爾吉爾達斯·布拉藻斯卡斯 (1932–2010) |
1993 | 1993年2月26日 | 1998年2月25日 | 蘇聯解體後的首任總統 | |
2 | 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 (1926– ) |
1997–1998 | 1998年2月26日 | 2003年2月25日 | ||
3 | 羅蘭達斯·帕克薩斯 (1956– ) |
2002–2003 | 2003年2月26日 | 2004年4月6日 | 彈劾罷免 | |
議會議長阿爾圖拉斯·保勞斯卡斯於2004年4月6日至7月12日代理總統 | ||||||
4 | 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 (1926– ) |
2004 | 2004年7月12日 | 2009年7月12日 | ||
5 | 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 (1956– ) |
2009 2014 |
2009年7月12日 | 2019年7月12日 | ||
6 | 吉塔納斯·瑙塞達 (1964– ) |
2019 2024 |
2019年7月12日 | 現任 |
另見
參考資料
- Histo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Retrieved 26 August 2006.
- (立陶宛文) Vytautas Spečiūnas (ed.), Lietuvos valdovai (XIII-XVIII a.) (Rulers of Lithuania (13–18th centuries)), Mokslo ir enicklopedijų leidybos institutas, Vilnius 2004. ISBN 5-420-01535-8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