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在商朝時,有稱為夔越的族群居住於此,建立夔國。在西周時,楚國勢力擴張,被併入楚國。
漢代始設縣,東漢末年屬於曹操設置的臨江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敗北後,為益州牧劉璋所占,隨即被孫權奪取交給劉備,劉備將臨江郡併入宜都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再奪取宜都郡,以巫縣、秭歸設立固陵郡。固陵郡在夷陵之戰中一度被劉備攻取,被孫權收復後仍併入宜都郡。永安三年(260年),秭歸隸屬於吳景帝孫休分宜都郡所置的建平郡。
北周改長寧縣,同時置秭歸郡。隋朝廢秭歸郡,長寧縣復名秭歸縣,屬巴東郡。唐朝時曾設立歸州治秭歸。在民初時期,1912年改名歸州縣,1914年恢復秭歸縣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人口
宜昌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秭歸縣常住人口為324642人,[2]男性人口占比51.38%,女性人口占比48.62%,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11.54%,15-59歲占比60.29%,60歲以上占比28.17%,65歲以上占比20.33%。
行政區劃
茅坪鎮、歸州鎮、屈原鎮、沙鎮溪鎮、兩河口鎮、郭家壩鎮、楊林橋鎮、九畹溪鎮、水田壩鄉、泄灘鄉、梅家河鄉和磨坪鄉。
交通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