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井獵龍屬(學名:Fukuivenator,意為「福井縣的獵人」)是一屬已滅絕的虛骨龍類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世的日本。[1]
福井獵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世,
| |
---|---|
2021年修正版的骨骼重建模型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 |
演化支: |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 |
演化支: | †鐮刀龍下目 Therizinosauria |
屬: | †福井獵龍屬 Fukuivenator Azuma et al., 2016 |
模式種 | |
†悖論福井獵龍 Fukuivenator paradoxus Azuma et al., 2016
|
模式種悖論福井獵龍(Fukuivenator paradoxus,又譯作奇異福井獵龍)於2016年由東洋一(Yoichi Azuma)、徐星、柴田正照(Masateru Shibata)、川邊順一郎(Soichiro Kawabe)、宮田一典(Kazunori Miyata)和今井拓也(Takuya Imai)等人命名並敘述。屬名取自化石發現地福井縣和拉丁語venator(意為「獵人」)。種名指該物種所表現出的矛盾的特徵組合。[2]
2007年8月發現該屬正模標本FPDM-V8461的岩層屬於北谷組,地質年代可能為巴列姆階或阿普第階。通過對附近岩石的同位素年齡測定,估計該地層的年齡介於1.27億至1.15億年之間。正模標本由帶有頭骨的部分骨架組成。福井獵龍的殘骸是目前日本發現的最完整的非鳥類恐龍化石,包括約160塊骨髂和骨骼碎片,沒有在相應的連接處發現,而是分別在50×50厘米的區域內找到的。[2]
據估計,福井獵龍的長度為245厘米,重25公斤。其與眾不同的特徵包括前上頜骨前部的匙形牙齒,上頜中尖銳的、向下彎曲而無鋸齒邊緣的牙齒,以及較長的頸部和細長的頸椎。[2]
福井獵龍的身體結構顯示出一個融合了多種原始和高級虛骨龍類特徵的獨特組合。描述該屬的研究小組進行的系統發育分析中發現,它是手盜龍形類中的原始成員,處於一個不確定的位置,與似鳥龍下目、手盜龍類和嗜鳥龍同樣密切相關。與馳龍科的一些相似之處被解釋為趨同進化的一個例子。[2]2021年的骨骼檢驗報告,將福井獵龍歸類於鐮刀龍下目的基礎物種,並填補了該類群由肉食轉變成植食過程中的空白過渡期,支序圖如下所示:[3]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
| ||||||||||||||||||||||||||||||||||||||||||||||||||||||||||||||||||||||||||||||||||||||||||||||||
由於它的脖子很長,牙齒(有多種形狀,屬於異型牙)沒有鋸齒邊緣,最前面的可能還具有扁平的外端,因此作者認為福井獵龍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食肉動物,而是一種已經適應了草食性或者至少是雜食性飲食的動物。[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