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的旗幟》(英語:Flags of Our Fathers)是一部2006年公映的美國戰爭電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製,內容以自詹姆斯·布拉德利和朗·鮑威斯(Ron Powers)撰寫的同名暢銷書為基礎,故事主題是敘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知名攝影作品《硫磺島升旗》的背景始末。
父輩的旗幟 Flags of Our Fathers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監製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勞勃·羅倫茲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
編劇 | 書 詹姆斯·布拉德利 Ron Powers 電影劇本 威廉·布洛勒斯 保羅·海吉斯 |
原著 | 父輩的旗幟 |
主演 | 雷恩·菲利普 亞當·比奇 傑西·布萊佛 尼爾·麥克唐納 巴里·佩珀 羅伯特·帕特里克 保羅·沃克 傑米·貝爾 約翰·本傑明·西基 約翰·斯萊特利 |
配樂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攝影 | 湯姆·斯特恩 |
剪輯 | 喬伊·考克斯 |
製片商 | Malpaso Productions 安培林娛樂公司 |
片長 | 127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2006年10月20日 |
發行商 | 夢工場 派拉蒙 (美國) 華納兄弟(非美國) |
預算 | 90,000,000美元[1] |
票房 | 65,900,249美元[1] |
前作與續作 | |
續作 | 《來自硫磺島的信》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父輩的旗幟 |
香港 | 戰火旗蹟 |
臺灣 | 硫磺島的英雄們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於同年還導演了《來自硫磺島的信》(2006年),該片一樣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製,同年上映;不同的是,有別於以美軍觀點敘述戰役過程的《硫磺島的英雄們》,《來自硫磺島的信》是以日軍角度看待這場戰役,兩套電影共同組成電影二部曲「硫磺島計劃」。
劇情
1945年美軍在攻佔硫磺島時,遭到日軍激烈抵抗,雙方均損失慘重。經過歷時一個月的殊死爭奪,美軍終於將美國國旗插在島上的最高點。美聯社當即拍下插旗照片,18小時後傳回國內,將原本已厭倦戰爭的美國社會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焰。但六位插旗的戰士只剩下三人存活,他們被送回國內,到處推銷戰爭債券以籌集資金。所到之處均被認為是戰鬥英雄,而受到熱情擁戴。民眾們爭相與這三位戰鬥英雄合影,但三人明白,其實真正的英雄大多數早已死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的戰場回憶,讓他們經受一次又一次的心靈的折磨。他們真希望還能夠跟那些在戰鬥中犧牲的戰友在一起,希望可怕的戰爭永遠不再重來。[2]
演員
演員 | 飾演 |
---|---|
雷恩·菲利普 | 二級藥劑師約翰·布拉德利,綽號「醫生」(PhM2. John "Doc" Bradley) |
傑西·布拉福德 | 一等兵雷內·加儂(Pfc. Rene Gagnon) |
亞當·比奇 | 一等兵艾拉·海耶斯(Pfc. Ira Hayes) |
約翰·本傑明·西基 | 凱斯·比馳(Keyes Beech) |
約翰·斯萊特利 | 巴德·戈博(Bud Gerber) |
巴里·佩珀 | 中士邁可·史達蘭克(Sgt. Michael Strank) |
傑米·貝爾 | 一等兵拉爾夫·伊格納托夫斯基,綽號「伊奇」(Pfc. Ralph "Iggy" Ignatowski) |
保羅·沃克 | 中士亨利·奧利佛·漢森(Sgt. Henry "Hank" Hansen) |
羅伯特·帕特里克 | 上校錢德勒·約翰遜(Col. Chandler Johnson) |
尼爾·麥克唐納 | 上尉戴夫·塞弗倫斯(Capt. Dave Severance) |
梅蘭妮·林斯基 | 波琳·喬治特·哈諾伊斯 (Pauline Georgette Harnois) |
湯瑪士·麥卡錫 | 詹姆斯·布拉德利 |
克里斯·鮑爾 | 司令亞歷山大·范德格里夫特(Commandant Alexander Vandegrift) |
朱迪思·艾伊(Judith Ivey) | 百麗·布拉克(Belle Block) |
瑪瑞·特雷(Myra Turley) | 麥德林·艾維利(Madeline Evelley) |
約瑟夫·克羅斯 | 一等兵富蘭克林·蘇斯利(Pfc. Franklin Sousley) |
本傑明·沃克 | 下士哈倫·布洛克(Cpl. Harlon Block) |
亞歷山卓·瑪斯托布諾(Alessandro Mastrobuono) | 下士查爾斯·W·林德伯格(Cpl. Charles W. Lindberg) |
斯科特·里夫斯 | 士兵羅伯托·隆德福特(Private Roberto Lundsford) |
斯塔克·桑德斯 | 沃爾特·蓋斯特(Walter Gust) |
大衛·派屈克·凱利 | 哈瑞·S·杜魯門 |
喬治·格里扎德 | (老年)約翰·布拉德利(Older John Bradley) |
哈威·普雷斯內爾 | (老年)戴夫·塞沃蘭斯(Older Dave Severance) |
製作
本片於2005年8月8日開拍[3]。
榮譽和票房
- 這個電影獲得「國家評論協會」十大最佳電影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 這個電影獲得兩項奧斯卡獎提名:「最佳混音獎」和「最佳音效剪輯獎」
- 著名電影評論家理查德·羅帕說:「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同奧斯卡獲獎影片《不可饒恕》和《百萬寶貝》一樣是美國人的傑作。這部強大的驚心動魄的創作讓76歲高齡的藝術家保持事業巔峰的狀態」,「這是一部紀念太平洋戰爭的愛國主義影片,它之所以是一部愛國主義影片,是因為它質疑官方版本的真相,提醒我們:超級英雄只存在於漫畫書和卡通電影中。」[5]
- 儘管這部電影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但是票房成績的確不好,它的全球票房僅有65,900,249美元,而他的預算就達到了90,000,000美元。[1]
批評
這部電影被認為特意忽略了二戰中黑人士兵的貢獻而受到批評[6]。2008年戛納電影節,電影《聖安娜奇蹟》的黑人導演史派克·李批評伊斯特伍德在電影中並沒有描繪黑人海軍士兵。伊斯特伍德回應說:「這部電影必須遵守歷史的真實記載,在硫磺島上升起的國旗的六名士兵當中的確一名黑人士兵也沒有。而且在二戰之中美國黑人士兵和白人士兵是分開行動的。」[7][8][9]事實上,黑人海軍士兵確實已經出現在電影開始登陸的場景之中。在影片結尾的鳴謝段裡面展示的歷史照片也可以看到黑人士兵。雖然在硫磺島戰役裡面有黑人士兵的參與,但是他們的角色受到限制而只能參與輔助工作,他們不能參加正面攻擊任務,只能從事防禦工作。[10]
媒體光盤的發行
- 2007年2月6日,DVD版本由派拉蒙娛樂公司在美國發行。這個版本並不包括任何特色的剪輯。
- 2007年5月22日,雙碟裝特別版本DVD在美國發行,同時還有HD-DVD和藍光格式的光碟發行。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