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14世紀—1403年),籍貫不詳,是靖難之役的官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在討燕之役多次痛擊朱棣燕軍,朱棣即位後歸降。但在之後,遭千戶王欽、都御史陳瑛彈劾而自殺。

事实速览 盛庸, 爵位 ...
盛庸
大明平燕將軍總兵官
爵位歷城侯
族裔漢族
出生不詳
逝世永樂元年(1403年)×
关闭

生平

早期經歷

盛庸在明太祖時官拜都指揮。建文初年,以參將身份隨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後,他又隸屬李景隆。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敗於白溝河,逃往濟南。燕軍追擊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與山東參政鐵鉉全力固守,燕兵圍攻濟南三月不下。盛庸、鐵鉉乘夜出兵襲擊,燕兵大敗,解圍而去,盛庸等乘勝收復德州[1]。九月論功時,盛庸被封為歷城侯,食祿一千石。盛庸隨即被命為平燕將軍,任總兵官。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真為左右參將,鐵鉉進升為兵部尚書、參贊軍務[2]

東昌之戰

Thumb
建文二年五月至建文三年正月形勢

當時吳傑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駐紮德州徐凱屯於滄州,互為掎角。同年冬,燕軍進攻滄州,徐凱等被生擒[3]。掠其輜重,進逼濟寧。盛庸率軍駐紮東昌進行攔擊,背城列陣。朱棣率軍直逼盛庸軍的左翼,其軍不動。又沖其中堅,盛庸張開隊列放進朱棣,再以兵包圍數重。燕將朱能率番騎來救,朱棣乘機突圍而出。但許多燕軍被火器擊斃擊傷,大將張玉死於陣中。平安亦率兵趕來,與盛庸合兵作戰[4]。次日,燕軍再次戰敗,朱棣以百名騎兵殿後,退至館陶。盛庸命令吳傑、平安從真定攔截燕軍歸路。建文三年正月,吳傑、平安在深州之戰失利,燕軍才得以返回。在這次戰役中,燕軍精銳幾乎喪失殆盡,盛庸軍聲威大振,建文帝為此祭廟告捷[5]

夾河之戰

建文三年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軍紮營夾河。朱棣率輕騎來探,掠陣而過。盛庸派遣千名騎兵追擊,被燕兵射箭擊退。交戰後,盛庸軍持盾而進。朱棣命步兵先攻,騎兵則乘機迅速推進。盛庸率軍力戰,斬其大將譚淵。而朱能、張武等也率部殊死戰鬥,朱棣以勁騎穿越陣地與朱能會合,盛庸的部將莊得、皂旗張等都戰死。這一天,燕軍幾乎失敗。第二天再戰,燕軍在東北,盛庸軍在西南,從早晨至下午,雙方互有勝負。兩軍都已疲憊,將士各自坐下休息。又開始交戰,忽然東北風大起,飛塵遮蔽天空。燕兵乘風大喊,左右橫擊。盛庸大敗,逃回德州,從此士氣低迷[6]。不久燕將李遠沛縣焚毀運糧船隻,盛庸軍於是缺乏糧餉[7][8]

最終結局

建文四年(1402年),中央軍在靈璧戰敗,平安等被生擒[9]。盛庸獨自率軍向南,在淮河南岸排列戰艦。燕將丘福等偷渡淮河,出現在盛庸軍之後。盛庸軍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長江。燕兵渡過淮水,由盱眙攻陷揚州。盛庸在六合浦口率軍抵禦,都失利。都督陳瑄率水師投降燕軍,燕兵乘勢渡江。盛庸倉促聚集海船出高資港迎戰,又敗,軍隊潰散[10]

朱棣進入京城,盛庸率餘部投降,隨即奉命駐守淮安。不久朱棣賜詔說:「以前山東未定,所以才命你鎮守淮安。現在鐵鉉被俘,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東久為兵亂所困,疲於轉輸之勞。你應當撫兵養民,以稱朕意。」永樂元年(1403年),盛庸退休。不久,千戶王欽揭發盛庸的罪狀,朝廷立即進升王欽為指揮同知。於是都御史陳瑛彈劾盛庸心存怨恨,圖謀不軌。盛庸於是自殺[1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