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男女混合教育[1](mixed-sex education,co-education),又稱為男女校、男女合班制等,是指男女同在一個學校一起接受教育的教學安排。在混合教育成為主流之前,早年都是男女分校,絕大多數重要的高等教育機構只招收男生,女生在女子學校接受教育。
中國古代學校,以私人興辦的私塾、書院為主,政府主導下的教育體系則是官學。學生在科舉中考取名次,入朝為官,是舊式教育最高目標。男尊女卑之下,女子不能為官,不從事社會職業,被束縛於家庭之中,僅限成為家庭主婦,或從事農業生產。因此,女子的教育機會遠少於男子。而在男女大防之下,僅接受家庭教育。家庭、宗族所辦的私塾有些也同時招收女生。明朝李贄、清代的袁枚等人招收女弟子,為當時世俗不容。袁枚為女弟子出版詩集之舉,更被批評。章學誠評價「近有無恥妄人,以風流自命,蠱惑士女」,「大江以南,名門大家閨閣,多為所誘。征刻詩稿,標榜聲名,無復男女之嫌[2]。」
鴉片戰爭後,中國門戶開放。天主教合法化,外國基督教傳教團體亦在此時進入中國。為了更好的的傳教,教會創辦學校,自1844年起,陸續開設多所女校。這是中國女性走出家庭,接受現代教育的肇始[3]。1905年,廣州的教會大學——嶺南大學允許教職工的女兒和少數女子插入該校。至1918年,公開招收女生,男女同班授課。是中國最早實行男女同校的高等學校[4]。
1907年,學部頒布《女子小學堂章程》、《女子師範學堂章程》,標誌女子教育獲得政府認可[3],但《女子小學堂章程》明確規定男女分校。1911年4月,《請變更初等教育方法案》規定:「初等小學兒童年齡在10歲以內,准男女同學。」,政府首次允許男女同校[4]。
中華民國建立之初,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普通教育暫行辦法》,明確男女相同的受教育權[4]。此後開始實行的壬子癸丑學制,同樣規定女子與男子享有同等受教育權,不再局限於初等教育。1915年,湖南省教育會建議設立女子高等學校,「許女子有入大學之機會」。1917年,北京女子師範學校高等部成立,是中國內地最早的女子大學。1919年,金陵女子大學畢業了中國第一批獲得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生,但是沒有混合教育的公立高等學校。在此前一年,上海大同大學成為最早實行男女同校的私立大學。香港大學則是中國內地之外,最早實行男女同校的公立大學[4]。
中國內地第一所提供混合教育的公立高等學校是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當時,陶行知——中國混合教育的倡導人,在1919年12月7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務會議上正式提出了《規定女子旁聽法案》,並建議次年正式招收女生。這個提議受到許多知名人士的反對的同時,也得到了校長郭秉文、學監主任劉伯明以及陸志韋、楊杏佛等教授的支持。這個法案最終獲得通過。1920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招生了中國最早從公立混合學府畢業的女大學生,共8位女生,由此才於1924年走出了中國第一屆於混合教育高等學府的女學士。同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在1919年底、1920年1月兩次表示,大學沒有被禁止招收女生,女生報考北大,成績合格即可錄取。於是,1920年2月,北京大學出現第一個女旁聽生,並在1920年秋季開始正式招收女生。1920年,允許女生旁聽之初,北洋政府教育部曾告誡北京大學:「惟國立學校為社會視聽所系,所有女生旁聽辦法,務須格外慎重,以免發生弊端,致於女學前途轉茲障礙,斯為重要。」教育部在暗中查訪,發現北京大學並無男女同舍寄宿之事,方才沒有禁止男女同校。1922年11月,北洋政府頒布壬戌學制,採取「不分性別的單軌學制」,標誌男女同校獲得法律認可[4]。此後,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實行了男女同校的教學安排。
在中國大陸,民國時期有很多的女校(包括中小學、大學),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幾乎所有的中小學和大學都變成了混合型學府。近幾年來又有少數新的女校出現。
香港的混合學校建立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聖保羅男女中學(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是香港第一所混合教育中學。此校於1915年成立是名為聖保羅女書院(St. Paul's Girls' College)。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與本為男校的聖保羅書院(St. Paul's College)暫時合併。後來當聖保羅書院遷回原址授課後,聖保羅女書院維持混合教學,並更名為聖保羅男女中學。
新加坡的教育機構大多屬混合教育學府,唯有部分的傳統名校為男校或女校(例如新加坡女子中學,南洋女中,海星中學,公教中學等)。[5]
在英國,一些學校實行混合教育,而其他的則是純粹的男校或是女校,以前許多的單性學校在數十年之前曾經接受過相同性別的學生,比如說克利夫頓大學於1987年開始接受女生。
美國第一個混合教育高等教育機構是俄亥俄州的奧伯林學院(Oberlin College)。女權主義者在美國內戰時代大力推動男女同校,到1872年共有97所美國大學招收女生。一些學校拒絕男女教育完全合為一體,但是願意在親近的關聯學校提供女生教育,隨後類似種族隔離學校「分離但平等」原則的變體形式在美國部分地區發展起來。這種配對的例子包括位於馬薩諸塞的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學院,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巴納德學院,以及位於羅德島的布朗大學的彭布羅克學院。許多性別分開的女子學校建立起來,著名的有七姊妹學院。其中的部分學校現在實行混合教育,如瓦薩學院,另一些則沒有,如維斯理學院。
應當提及的是,許多或者多數「普通學校」,鄰里、鄉、村學校,在19世紀末的成立之初就實行混合教育,部分原因是小的學區沒有財力為男孩和女孩提供分開教育的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個世紀多一點的時間之後的美國主流高等教育系統,美國女子獲得了多數的學士學位,女生占大學本科招生人數的6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