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電磁彈射器(electromagnetic catapult),是一種飛機彈射器。目前只有美國與中國研製成功,分別搭載在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和福建號航空母艦上。與磁懸浮列車類似,電磁彈射器使用一台直線電動機作為動力來源,而不是傳統的蒸汽彈射器使用的蒸汽活塞。電磁彈射器的優勢在於其更安全可靠,因為相較於蒸汽彈射器,其加速過程更均勻,對飛機的結構傷害更小。它的其他優點還有重量輕、造價適中、維護成本較低、可彈射更重的大型飛機、節約淡水、更節能等。
美國海軍的電磁彈射器由通用原子公司負責研發,2010年底第一次測試成功。[1]2013年5月8日,第一套電磁彈射器被安裝在建造中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上。
電磁彈射器的主要部件是一套直線感應電動機,利用強大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的磁場推動滑塊高速前進。[2]電磁彈射器主要以下幾個特點:電流通過的線圈包裹着銜鐵嵌在彈射軌道的內側,產生強大的磁場;滑塊在強大磁場下高速前進;在滑塊滑行的時候,只有滑塊周圍的線圈通電產生強大的磁場,以保證系統的損耗降到最低;整個系統長約91米(300英尺),能將45噸(100,000磅)的飛機加速到130節(時速240公里)。[2]
彈射器自帶的能量存儲系統能在幾秒內釋放出驚人的電能。其能量來源是由核反應堆驅動的四個獨立發電機組。[3]發電機組帶動一個由磁浮軸承懸吊的飛輪儲能裝備,轉子轉速6400rpm。每個發電機組透過飛輪的磁力減速效應,能在極短時間內產生超過121兆焦耳 (121 MJ)的能量。這套系統每45秒能夠完成一次充電,並可在2到3秒內釋放。即最短彈射間隔為45秒,比傳統的蒸汽彈射器速度快。[2]
當系統彈射飛機時,發電機產生的電能通過交交變頻電路釋放到螺線管。[2]由於交交變頻電路的頻率可變,船員能夠設定不同的能量輸出來達到不同的彈射加速度。[3]
電磁彈射器有一套獨立的控制系統。利用霍爾效應,檢測系統的運作,精確地控制彈射速度。由於這套系統能讓加速度更穩定,使得彈射系統對航母甲板造成的損傷也更小,使用的可靠性更高。[2]
相較於傳統的彈射器,電磁彈射器的重量更輕,只有20噸左右。而且占用的空間更小,運作需要的人力也更少,可靠性也更高。一台傳統蒸汽彈射器彈射一次,將要消耗614公斤的蒸汽,並且要在航母甲板下安裝龐大的機械,氣動和液壓系統。相對電磁彈射器不消耗蒸汽而使用來自航母產生的電能,在航母上的安裝也更為簡易。[10]而將大量的水燒開產生蒸氣儲備需要十幾小時,電磁的充能只需要數分鐘,這種緊急應戰能力是最大優勢。
電磁彈射器其加速度可以精確地控制,針對重型的戰鬥機和小型的無人機可調節不同能量輸出,以適應其不同起飛速度要求。[10]美國的電磁彈射器彈射速度的範圍為每秒28至103米,中間為無檔段,但傳統蒸汽結構只有幾個較粗檔段,飛機設計重量只能落在特定幾種重量,過輕或過重都不行。
另外電磁彈射器的最大彈射輸出功能夠達到122兆焦,而傳統的蒸汽彈射器只有95兆焦。[3]相較之下,電磁彈射器的能量輸出多出了29%。其次,電磁彈射器能量利用率高達90%。[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