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6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9/%E6%96%B0%E5%B8%82%E5%8D%80%E5%92%8C%E5%B9%B3%E8%B7%AF%E4%BE%BF%E6%A9%8B%E9%99%84%E8%BF%913.jpg/640px-%E6%96%B0%E5%B8%82%E5%8D%80%E5%92%8C%E5%B9%B3%E8%B7%AF%E4%BE%BF%E6%A9%8B%E9%99%84%E8%BF%913.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0/040719_172_dorset_marnhull.jpg/640px-040719_172_dorset_marnhull.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0/Terrace_field_yunnan_china_denoised.jpg/640px-Terrace_field_yunnan_china_denoised.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Kerbau_Jawa.jpg/640px-Kerbau_Jawa.jpg)
地球上1億4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中大約有3100萬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開伐,目前森林開伐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過度開發的雨林中。森林開伐有時甚至會導致荒漠化,例如馬達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為過度的游耕已導致嚴重的荒漠化。
另一個較小但是重要的原因是河川的治水工程,河岸邊的耕地因為缺乏河水帶來的泥土不能回填遭侵蝕的部份,耕地進而慢慢流失。而很大部分的耕地都位於許多大河的週邊,例如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亞馬遜河、恆河和萊茵河。
肥沃的耕地都曾經過河流或是海洋的沉積物累積。近代由於治水工程的控制,河流氾濫已經不太常見了,這讓耕地上的集約農業足以支持地球上龐大的人口。
尼羅河的河岸會定期的氾濫,並在河岸上留下肥沃的淤泥,而這污泥是絕佳的肥料。就算土地已經被過度耕種且養分已耗盡,隔年氾濫的污泥仍然可以使耕地恢復地力。在有防洪控制的地區雖然能夠提供人類更舒適的環境,但是也會對耕地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中國耕地
中國人口眾多,但人均耕地面積不大。汪輝祖《夢痕錄余》記載:嘉慶初年,「上田畝值制錢三十五六千文,有增至四十千文。」又說,「中人之家有田百畝,便可度日」[1]龔萼說:「八口之家,必須百畝之田」[2]。截至2006年底,中國耕地面積為18.27億畝,年遞減500萬畝左右。
耕地面積前十大國家(2005年)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5/Farmland_in_The_thumb_of_Michigan.jpg/640px-Farmland_in_The_thumb_of_Michigan.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5/Arable_land_percent_world.png/640px-Arable_land_percent_world.pn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e/MollisolWorld.jpg/320px-MollisolWorld.jpg)
- 資料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FAOST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
注釋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