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鎮之(357年—422年),字伯重,琅邪臨沂人。東晉平南將軍、荊州刺史王廙曾孫,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官員,擅長當官,在地方甚有治職,在朝中亦秉正執法,嚴厲但不殘酷,得當時人稱許。
王鎮之初任琅邪王司馬德文的衞軍行參軍,出補剡、上虞令,都有能幹的名聲。後會稽內史謝輶請鎮之為山陰令,亦有好治績,後又歷衞軍參軍,琅邪國郎中令加寧朔將軍。桓玄當政時期,王鎮之任大將軍錄事參軍,並奉桓玄命派去三吳賑濟當地飢荒,時任會稽內史的王愉並不奉旨行事,王鎮之就因事彈劾他。由於王愉兒子王綏是桓玄的外甥,王鎮之被他們排擠,於是以母親年老為由求安成太守作迴避。元興三年(404年)劉裕起兵討伐桓玄,桓玄終兵敗被殺,而桓玄部將苻宏當時就率一些殘餘力量侵襲安成郡,王鎮之領兵抵抗,戰事拖了一年,家中五名子弟都戰死了。及後鎮之因母親去世而離職,可是因為為官清廉,都沒有錢讓妻兒回上虞墓園送葬,只好棄家自己回去還葬。母親下葬後王鎮之又幫兒子王標之求得安戶令一職,並跟著兒子到縣。
王鎮之為母守喪的喪期完結後,做了征西將軍、荊州刺史劉道規的司馬,兼南平太守。義熙六年(410年),盧循之亂爆發,並兵向都城建康,劉道規於是派了王鎮之與檀道濟及到彥之率軍東下,入援建康。當時王鎮之自以沒有做將帥的經驗而推辭,但道規不聽。鎮之走到去尋陽時遇到後秦派往支持盧循的將領苟林,被他擊敗[1]。王鎮之因此敗而白衣領職,不久才恢復原職,後來還因參與討伐而封華容縣五等男。後又歷廷尉及修整穆章皇后何法倪山陵的將作大匠。後再轉御史中丞,任內秉正不撓,百官都怕被他彈劾。
王鎮之後來又出任使持節、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建威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當政的劉裕對王鎮之相當有期望,認為他一定可以治理好嶺南地區。鎮之任內不受俸祿,也沒有為自己經營私業,離職時與到任時比較都沒有甚麼分別。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進位相國,以王鎮之為諮議參軍,領錄事。後遷宋臺祠部尚書。永初元年(420年),劉裕篡晉自立,因王鎮之自陳有腳疾,調其為輔國將軍、琅邪太守,後又轉宣訓衞尉,領本州大中正。永初三年(422年),王鎮之在任內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