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州中國古代的一個靈州為中國西北古城,蒙古語稱為之朵兒蔑該(Dormägai)。治所由於黃河水患多次在銀川平原黃河東岸的今吳忠市靈武市變化,曾三次被黃河水沖毀,又於三次重建。大業三年(607年)改靈州設置靈武郡,從此在隋唐史籍中也稱為靈武。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靈州之戰,對當時西北格局有重要影響。

開元年間,靈州是朔方節度使駐地,是唐朝最大軍鎮和軍屯墾區,領兵6.47萬。安史之亂時,由朔方節度使杜鴻漸迎接太子李亨到靈武,於天寶十五年陰曆的七月初十日(756年8月9日)甲子之日在靈州城南門樓登基為帝[1],是為唐肅宗[2],改年號為至德,史稱靈州登基。同年8月,郭子儀李光弼率5萬兵馬到達靈州,唐肅宗授郭子儀兵部尚書靈州大都督府長史,眾將合兵一處,以圖光復長安。郭子儀於次年9月擊敗安祿山部,收復長安

北宋初期、西夏時期城址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西北古城鎮。靈州在西夏時期為西夏陪都西平府。明初被黃河洪水沖毀,又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重建。

歷史

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置靈州縣,初曰靈洲,為北地郡19之一,顏師古註:「水中可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隨水上下,未嘗淪沒,故號靈洲。」東漢時,為靈州縣

孝昌二年(526年),北魏薄骨律鎮為靈州。隋朝成立之初,設置靈州,並管轄4郡4縣。大業3年(607年)行政區重新劃分,靈州改為靈武郡,改隸環州管轄,同時編入鳴沙縣等六個下轄縣。

北宋初年,在靈州黃河以西置靈州河外五鎮[3]

2003年5月8日,在寧夏吳忠市古城鎮唐墓群發現的《呂氏夫人墓志銘》最終確定[4]隋唐靈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西北[5]。2003年5月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出土唐靈州墓志銘載:墓主人呂氏夫人「終於靈州私第」,「殯於回樂縣東原」,據此,寧夏考古專家確認:古靈州城故址在今吳忠市境內。西夏改為西平府,為西夏陪都。

1226年冬11月,第四次蒙古滅西夏之戰戰況激烈,成吉思汗進攻西夏陪都西平府(靈州),遭遇西夏守將嵬名令公頑強抵抗,兩軍在靈州城西結冰的黃河上展開肉搏,雙方死傷慘重,《史集》作者拉施特這樣記載:「(靈州戰役)兩軍對陣之激烈,為蒙古軍隊南征北戰遇到的最頑強抵抗。

元朝時,靈州屬寧夏府路

明朝為靈州所,洪武三年(1370年)罷靈州。洪武十七年(1384年),黃河發大水,淹沒古靈州城(今吳忠市古城鎮),「城凡三徙」,最後於宣德三年(1428年)遷至今靈武市市區,明朱栴稱為「今之新城」,即新靈州城弘治十三年(1500年)九月,復置靈州,直隸陝西布政司,是為靈州直隸州清朝雍正三年屬寧夏府,為不轄縣的散州。1913年,靈州改為靈武縣

行政區劃

隋朝

More information 隋朝時行政區劃變遷, 區分 ...
隋朝時行政區劃變遷
區分 開皇元年 區分 大業3年
靈州 靈武郡
普樂郡 新昌郡 懷遠郡 歷城郡 回樂縣 懷遠縣 靈武縣
豐安縣 弘靜縣 鳴沙縣
回樂縣 臨河縣 懷遠縣 建安縣
Close

歷代刺史

唐朝
  • 郭子和(618年,總管)
  • 唐奉義(619年—620年,總管)
  • 楊師道(621年—622年,總管)
  • 李道宗(622年—623年,總管)
  • 楊師道(624年,都督)
  • 李道宗(625年—627年,都督)
  • 李道宗(629年,都督)
  • 張寶相(630年,都督)
  • 尉遲敬德(631年—634年,都督)
  • 李孝節(貞觀年間,都督)
  • 李正明(貞觀年間,都督)
  • 崔敦禮(643年—646年,都督)
  • 王立行(貞觀末年高宗初,都督)
  • 鄭仁泰(653年—657年,都督)
  • 李君球(高宗時,都督)
  • 宇文某(垂拱年間,都督)
  • 唐休璟(證聖年間,都督)
  • 薛孤知福(武周時,都督)
  • 甄士粲(710年,都督)
  • 臧懷亮(中宗時,都督)
  • 呂休璟(714年,都督)
  • 杜賓客(715年)
  • 強循(716年,都督)
  • 魏靖(720年,都督)
  • 杜賓客(721年)
  • 田宏(開元前期)
  • 王上客(開元年間,都督)
  • 白知節(開元年間,都督)
  • 田仁琬(732年)
  • 李暹(開元年間)
  • 李琳(開元末年,都督)
  • 王忠嗣(742年—746年,自此兼任朔方節度使)
  • 張齊丘(746年—750年,靈武郡太守)
  • 安思順(750年—751年,靈武郡太守)
  • 李林甫(751年—752年,遙領靈武郡太守)
  • 李暐(751年—752年,知留後事,遙領靈武郡太守)
  • 安思順(752年—755年,靈武郡太守)
  • 郭子儀(755年—759年,靈武郡太守、靈武郡都督府長史)
  • 李光弼(759年)
  • 郭子儀(762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僕固懷恩(762年—764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郭子儀(764年—779年,靈州大都督,遙領)
  • 何遊仙(764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路嗣恭(765年—768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常謙光(768年—779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崔寧(779年—781年,靈州大都督,未任)
  • 杜希全(779年—783年,留後)
  • 李懷光(781年—783年靈州大都督,未任)
  • 寧景璿(783年—784年)
  • 渾瑊(784年,靈州大都督)
  • 杜希全(784年—793年,靈州大都督)
  • 李諒(794年—795年,靈州大都督,遙領)
  • 李欒(794年—807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范希朝(807年—809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王佖(809年—813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阿跌光進(813年—815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杜叔良(815年—820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李聽(820年—822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李進誠(822年—826年)
  • 李文悅(828年—832年)
  • 王晏平(832年—836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魏仲卿(836年)
  • 李彥佐(843年—845年)
  • 何清朝(845年)
  • 史憲忠(846年—847年)
  • 米暨(847年)
  • 李欽(849年)
  • 朱叔明(849年—851年)
  • 田牟(851年—853年)
  • 李彥佐(853年)
  • 劉潼(853年—857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唐持(857年—859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李公度咸通初年)
  • 裴識(863年)
  • 侯固(咸通中)
  • 盧潘(869年)
  • 胡某,常侍(咸通中)
  • 唐弘夫(871年年—881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李鈞(874年)疑未任
  • 李玄禮中和年間)
  • 韓某(光啟大順年間)
  • 韓遵景福光化年間)
  • 韓遜(899年—914年)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