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飛越(Mars flyby)是指航天器火星附近飛過,但不進入環繞軌道或在其表面着陸的飛行[1]。無人太空探測器使用這種方法收集火星上的數據,而非繞軌或着陸[2]。為飛越設計的航天器也稱為「飛越巴士」或「飛越探測器」[3]

Thumb
水手4號飛越過程中收集的現代地圖上地點的數據。
Thumb
顯示了投影在地圖網格上水手4號飛越中拍攝的兩幀地面照片

概念

火星飛越的一種應用是用於載人任務,在着陸並在表面停留一段時間後,上升段將與另一艘從地球發射的無人航天器進行交會飛行。這將意味着着陸艙的上升段將必須達到與飛越航天器相同的速度,但返回地球所需的航天器不必進入或留在火星軌道[1][4]

宇航員們前往火星途中所居住的飛船將進行火星飛越,機組人員則需離開進入着陸艙[1]。該方案的優點是返回地球的探測飛船不必進入並留在火星軌道,但着陸艙的上升段須在飛船飛離太遠前[1],重新在太陽軌道上與它進行太空交會,因而停留在火星上的時間則受到限制[1][4]。環太陽的火星循環軌道定期經過火星和地球。在行星際航行期間,宇航員將住在飛船艙中。飛越着陸模塊的概念是,着陸艙和飛越航天器將在太陽軌道上分離,着陸艙將首先加速到達火星,然後在火星上着陸,同時探測飛船則飛越火星進入火星循環軌道,然後在地面任務結束後,着陸艙上段升起飛並將機組人員轉移到飛船(另請參見火星探測飛船[5]

或者,也可進行載人繞火星飛行並返回地球,不需在火星分離[6]

歷史

Thumb
2007年2月,菲萊號上的着陸器成像系統拍攝的號羅塞塔號探測器及火星的照片。

1965年7月,水手4號飛越火星並發回了數據,為公眾和科學家提供了更接近火星的圖像[7]。在飛越期間,水手4號拍攝了21張照片,約占火星表面的1% [7]。直到水手9號軌道飛行器才對火星進行了全球地圖測繪。1972年至1973年期間,該軌道飛行器拍攝了數千張高達每像素100米的圖像。地基光學望遠鏡的觀測必須透過火星大氣層,這會使圖像模糊,即使在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時,也只能分辨約300公里(190英里)範圍內的特徵[8]

1999年10月,深空1號在飛越布萊葉小行星後對火星進行了觀測[9],雖然這是一次極遙遠的飛越,但它確實成功地使用微型集成相機和光譜儀(MICAS)拍攝到該行星的多個紅外光譜[9]

2018年11月26日,在洞察號着陸器進入、下降和着陸階段期間[10],火星立方體一號(MarCO),兩顆飛越的立方衛星都抵達了火星並成功地轉發了洞察號的數據[11]

火星飛越列表

Thumb
一張水手4號在火星飛越過程中拍攝的照片被送交給了美國總統
Thumb
水手7號升空

二十世紀

  • 水手號計劃航天器
    • 水手4號,用21幅圖像繪製了1%的火星地圖,並發回了其他數據[7]
    • 水手6和7號從火星飛越發回的數據,用數百張更接近的圖像繪製了約20%的火星[7]
  • 火星計劃航天器
    • 1960年在火星1M(火星1960A和火星1960B)下進行了兩次火星飛越嘗試;
    • 第三次嘗試飛越火星的是前蘇聯「火星2MV-4第1號」[12],也稱為火星1962A或斯普特尼克22號,1962年作為火星計劃的一部分發射[13],但由於火箭故障,它在近地軌道被銷毀[14]
    • 火星1號也於1962年發射,但在抵達火星之前通信中斷[15]
    • 1974年,火星4號實現了飛越,並探測到了夜間的電離層[15]
    • 火星6號和7號是由儀表飛行平台搭載的火星着陸器[16]

二十一世紀

另請查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