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白色U领无袖汗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汗背心,或稱白背心、跨欄背心、老式背心,是一種針織內衣,屬於背心的一種。顏色通常為白色,沒有袖子,挖肩彎度較大;其前、後領較深。[1]領口呈U字形,不同於其他背心的圓領。有些汗背心因做法不同,領口和袖口處沒有包邊。[註 1]
汗背心多為男性穿着,近年有女性穿着的趨勢。[2]
汗背心在各地的稱呼不相同。台灣稱為吊嘎,來源於閩南語「吊䘥仔」(tiàu-kah-á)的音譯;山西晉語等一些方言稱為「二股筋」、「兩根筋」[3]、「兩根帶」。日本稱為跑步襯衫(日語:ランニングシャツ);韓國亦稱跑步襯衫(韓語:러닝셔츠),更有「南寧區」(난닝구)之暱稱。在英國,它被稱為Vest(比較美國對Vest的用法)[4];澳大利亞、新西蘭稱為Singlet,印度次大陸稱為巴尼揚(Baniyan,बनियान)或甘吉(Ganji,गंजी)。在菲律賓,被稱為桑多(Sando)。
汗背心的雛形最初起源於19世紀的連體內衣「聯合裝」。1915年,加拿大人設計了上下分離式內衣,從「聯合裝」中分離出的短袖上衣發展為汗衫和T恤,而無袖上衣發展為汗背心。[5]
汗背心在中國的發展起源於1934年的新生活運動。當時南昌市公布一條外出時不得赤裸上身的禁令,於是汗背心在中國實行了第一次普及:[3]
“ | 凡在戶外行走及坐立商店門櫃者,無論天氣如何炎熱,至少須穿着背心,絕對禁止赤膊,否則一經覺察,即送至市政委員會,罰充苦工役,仍以所得工資購買背心,以備服用。 | ”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計劃經濟後,國家統一銷售的夏裝只有背心和汗衫,甚至還有專門的「汗衫背心票」。汗背心和短袖汗衫相比有三大優點:1.汗背心因為沒有袖子,腋下更難磨損;2.由於當時混紡技術尚未面世,出現了程度不一的縮水率,汗背心的尺碼容錯率高;3.汗背心能節約布料。另一方面,汗背心上也可印上圖案或字樣作為紀念品,成為了各年齡段皆宜的流行時裝[6]。直到1980年代改革開放,才逐漸被各類新服飾取代[3][5],現今汗背心多見於中老年男性穿着。
在印度、孟加拉國和緬甸,汗背心成了當地男性的最常見服裝[7],常與托蒂、籠基、籠吉等傳統服飾一起搭配。例如印度西奧里薩邦的詩人哈爾達爾·納格,總是以汗背心和托蒂組合的打扮示人,被譽為「背心詩人」的稱號;他曾表示穿着汗背心感覺很舒適、自由。[8]2022年,博杰普爾語歌曲《Lungi Baniyan Pa》的MV中,男歌手薩瑪爾·辛格(Samar Singh)以汗背心搭配籠吉的打扮在迪拜取景。[9]
汗背心與「Wife-Beater」(在家中毆打妻子的暴力丈夫)的負面刻板印象有關。
1947年,底特律一名名為小詹姆斯·哈特福德(James Hartford Jr.)的男子因毆打妻子致死而被捕。當地媒體報道這起謀殺案時,刊載了哈特福德身穿汗背心的照片,配上的標題是「Wife Beater」。於是將「Wife Beater」和汗背心聯繫起來。[10]
《牛津英語詞典》美國主編傑西·謝德洛爾(Jesse Sheidlower)認為,「Wife Beater」這個貶義詞起源於1990年代。2001年,Shade Lover在《紐約時報》上寫了一篇文章,指出「Wife Beater」和內衣之間的聯繫在1997年浮出水面,當時它與電視節目《COPS》相結合,該節目描繪了說唱、同性戀、黑幫和穿着髒襯衫的男人因家庭暴力被捕。[10]
社會學家克里斯汀·巴伯(Kristen Barber)說,男性穿着暴露的白色背心的行為被視為與「女性氣質」和「柔軟」相對立,因為它取自工人階級的男性文化,類似於「Lumbersexual」。 他說,至少在這方面,它「賦予了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男性在生產車間從事勞動工作的男性所表現出的『陽剛之氣的光輝和信念』。 『Wife Beater』一詞也將工人階級中男性的存在與厭女症和家庭暴力聯繫起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詞的目的是將男性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中產階級男性認為他們在社會上是先進的,與工人階級有着根本的不同,但通過挪用『Wife Beater』,從事文職工作的男性在周末是『真實的』,或者說是『工人的男子氣概』。將有可能融入一些讓人回想起的東西。 即使這些肌肉是通過去健身房鍛煉而不是體力勞動形成的」,巴伯說。
「Lumbersexual」是一個術語,指的是「一個住在城市,但留着鬍鬚、穿着格子襯衫,讓人想起住在農村的伐木工人」[11]。
西納蒂大學社會學教授艾琳·卡薩諾瓦(Erynn Casanova)說:「有趣的是,這件襯衫被歸類為工薪階層穿的東西。正如1990年代的嘻哈文化所見,它被視為『下層社會階層的象徵』,所以它只是穿在另一套衣服下。[10]
汗背心在詹姆斯·迪恩、馬龍·白蘭度等人的幫助下進入流行文化,後者在1951年電影《欲望號街車》中穿着緊身,布魯斯·威利斯在1988年電影《虎膽龍威》中飾演約翰·麥克萊恩。[12]李小龍在1972年上映的電影《猛龍過江》中亦有穿着。[來源請求]
反映20世紀生活或農村背景的電影、電視劇中也有汗背心出現:
1983年,西漢南越王墓被發掘時,當時有眾多的考古人員都穿着汗背心。[18][19][20]
2019年,中國大陸多個地區開始整治夏季街頭不文明現象,其中包括一些中老年人將汗背心捲起露出腹部的行為,被稱作「北京比基尼」。[2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