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北京外城正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意為「永遠安定」。城樓為兩層,面闊五間(24米),進深二間(10.5米),綠琉璃剪邊灰筒瓦重檐歇山頂。城樓下為城台,前為1544年增建的瓮城,東西寬42米,南北深36米[1]。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曾重建,將城台加高至26米,重建瓮城,在瓮城正面增建單層箭樓(辟兩層箭窗)。箭樓規制甚小,面闊僅三間(12.8米),進深一間(6.7米),單檐歇山頂灰瓦。瓮城為方形,東西寬42米,南北深36米,外側兩端抹為圓角。箭樓辟兩層箭孔,南面每層7個,東西每層3個。箭樓城台下辟單孔券門。
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拆除永定門西側部分城牆,將原在城外馬家堡的京津鐵路終點站移至天壇。1901年修建前門火車站時又在城門東側增開豁口,鋪設新路軌。1951年為改善永定門交通,拆除了瓮城和東西兩側的城牆。城門及箭樓於1957年被拆除。
2003年,在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提議下,為了恢復北京中軸線的城市規劃和景觀,在原址[2]重建了永定門城樓。2005年,完成了城樓的彩繪,永定門採用雅五墨旋子彩畫。2009年9月,永定門南廣場落成,總占地面積2.2公頃,跨越北京護城河和南二環[3]。
永定門城樓於2005年9月復建後即由東城區管理使用並且對外開放。自2007年起,由東城區文化委員會、東城區旅遊局、永定文化交流促進會共同使用。復建後的永定門城樓建築面積522平方米。2011年12月,永定門城樓被列為北京市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截至2013年,永定門城樓90%以上的使用面積對外開放,承擔旅遊諮詢、遊客觀光、中軸文化展陳的功能[4]。
2024年7月27日,永定門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