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象徵性雕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主女神雕像,是六四事件的標誌性藝術品之一,高約10米,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八所院校的共二十多位學生,於中央美術學院工場內僅用四天趕製而成。雕塑內模為塑膠材質,外以石膏灌注[1];整個雕像分四部分於5月30日凌晨運抵北京天安門廣場,次日拼裝完畢,聳立在天安門城樓南300米處,與門洞上方的毛澤東肖像對望。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5月12日) |
女神像拼裝完畢後,於5月30日中午舉行簡單的獻花與揭幕禮,並由中央音樂院同學表演助興。5月30日,北京市天安門管理委員會發表聲明,指在廣場內聳立女神像違反1981年11月的管理規定,並且是「對國家尊嚴與民族形象的污辱與踐踏」[2]。《人民日報》在5月31日至6月2日連續三天發表文章抨擊。四天後,即6月4日凌晨五時左右,被前來清場驅趕請願人員的解放軍戒嚴部隊推倒,過程被記者拍攝下來。[3]
民主之神宣言,乃1989年5月30日,當時於天安門廣場抗議的學生豎立民主女神像時宣讀的宣言。這宣言解釋了民主女神像的理念,以及塑造的用意。由於這宣言,並無提及學生有意撤離,據張良所編《中國「六四」真相-天安門文件》披露,北京市委在緊急報告中,借這宣言來支持北京市委要求鎮壓學生運動的判斷[4]。
這宣言內容要點包括[5]:
1989年之後,在世界各地紀念六四事件的遊行集會中,人們經常高舉民主女神塑像複製品。而且每隔幾年就會有一些反對中國共產黨政權的政治人物呼籲在某地,如捷克或美國華盛頓,再塑民主女神塑像。
一些城市有複製品豎立在公共場所,以紀念六四事件。
1990年1月3日在國立高雄海專旗津校區(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旗津校區)渤海樓樓頂揭幕的民主女神像,高8.5公尺,重3.5公噸,原由高雄地區藝文界哀悼在天安門被中共摧毀的自由女神像,日夜趕工完成的仿製品,後經國立高雄海專運用「六四事件」期間各界的募款六十五萬元,以玻璃纖維接原樣翻模塑建,歷經三個月完工,該校特地將神像置放在渤海樓,面向台灣海峽,遠眺中國大陸。
2012年,經金門縣政府支持[17],民主女神像基金會聘請的雕塑家陳維明,2012年1月與金門縣文化局簽訂合同,要在金門島樹立一座64米高的民主女神像[18]。[19][20][21]後由於金門縣政府受到有關部門壓力,而擱淺計劃,後受到廣泛關注[22][23][24][25][26][27][28][29]。
中華民國政府反映不便接待或當面討論在金門豎立雕像的議題[30]。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馬英九總統一直非常關心中國大陸的人權以及六四事件,不過,對於民主女神像的細部問題則不方便回應。他說:「總統對於中國大陸的人權的追求,方向始終不變,總統每年也會在六四天安門事件時提出呼籲,這是多年來都不變的。」[3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