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原產於東北非的大型植食性家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驢(學名:Equus africanus asinus)是常見的馬科馬屬家畜,是非洲野驢被人類馴化所形成的亞種,和馬體形相似,但耳朵長,尾巴有尾柄,類似牛尾巴。
驢是奇蹄目的成員。其他成員包括斑馬和馬,它們都有相同形態的腳蹄。叫聲響亮且高尖刺耳。體色一般為灰色,也有白色和黑色品種,但都有一個白色眼圈。由於不同品種,體形大小相當不同,小的類似大狗,大的和馬一樣高。
驢在人類歷史記載和神話中經常出現。與騎馬常用來描寫軍旅風貌不同,騎驢的描寫常出現在唐宋隱居文人的詩詞之中,故騎驢給人落魄、清貧的印象,人們也將此看作一種清雅、高潔、脫俗的象徵[1]。
公驢可以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馬騾個大,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基本不能生育,極少數可以生育。如果是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又叫「駃騠」,驢騾個小,一般不如馬騾好,但有時能生育[12]。
驢比馬的適應性強,可以忍受粗食、重負,比馬的價格低,因此一直是人類的重要役使動物。有的小驢可以馱負相當高大的人。 一般驢的負重可以達到一百公斤,連續走動五至六小時的山路沒有問題。驢對危險相當警覺,因此在某些對自己有危險的情況下不聽人的驅使,顯得相當執拗,所謂「驢脾氣」。但一般情況下脾氣溫順,可以服從孩子的調遣,因此現在不再使用役用動物的發達國家,有許多人把小型驢作為寵物,可以供孩子騎乘。
驢肉可食用,甚至美味程度,竟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一詞形容。中國河北保定有著名小吃「驢肉火燒」,是在烙熟的麵餅中加入熟驢肉而成。驢腸也是一道名菜,北宋韓縝愛吃驢腸,每次宴客必用驢腸做菜,而且要現殺現煮,有客人起身如廁,路過廚房,現場看見活驢被剖肚抽腸的慘狀,心有不忍,終生不再吃驢肉[13]。明穆宗朱載坖為裕王時,好食驢腸,即位後,頗思節儉,聽說光祿寺每天要殺一隻驢,就不再吃了[14]。清朝有「澆驢肉」的吃法,乃是以開水澆驢身,再刮光驢毛,活切驢肉[15];這種吃法因過於殘忍而逐漸被淘汰。中藥亦有以煉驢皮做為藥材的東阿阿膠,中國每年因阿膠這味藥材而殺害約四百萬隻驢,導致中國國內驢隻數量銳減[16],甚至把腦筋動到遠在非洲的毛驢身上,迫使部分非洲國家下令禁止出毛驢到中國[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