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产战斗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殲-11戰鬥機(縮寫:J-11;代號:「應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的一種重型戰鬥機,為第四代戰機。殲-11A是獲得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Su-27SK的授權生產型號,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零件與系統後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5月6日) |
殲-11 J-11 應龍 | |
---|---|
概觀 | |
類型 | 空中優勢戰鬥機、多功能戰鬥機 |
首飛 | 1998年12月16日 |
服役 | 1999年 |
設計 | 蘇霍伊設計局 瀋陽飛機公司 |
生產 | 瀋陽飛機公司 |
產量 | 約450架(截至2018年)[1] |
現況 | 現役 |
主要用戶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
衍生自 | 蘇-27戰鬥機 - 側衛 |
衍生機型 | 殲-15艦載戰鬥機 殲-16多用途戰鬥機 |
技術數據 | |
長度 | 21.9米 |
翼展 | 14.70米 |
高度 | 5.93米 |
翼面積 | 62.04平方米 |
空重 | 16.4噸 |
正常起飛重量 | 23.9噸 |
最大起飛重量 | 33噸 |
發動機 | 殲-11A與殲-11B首批次: 俄羅斯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AL-31F輪扇發動機 殲-11B/BS/BH/BSH/BG/D: 中國航空研究院606所 渦扇-10輪扇發動機 |
推力 | 單台最大軍用推力 74.50KN/86.37KN 單台最大後燃推力 123.85KN/135.39KN |
性能數據 | |
最大速度 | 2.35馬赫 |
巡航速度 | 0.95馬赫 |
爬升率 | 海平面爬升率:330米/秒 |
實用升限 | 18000米 |
最大航程 | 4000公里 |
作戰半徑 | 1500公里 |
武器裝備 | |
機炮 | 一門GSh-30-1機炮 |
火箭 | S-5航空火箭彈 S-8航空火箭彈 S-13航空火箭彈 S-24航空火箭彈 等等 |
飛彈 | R-60短程空對空導彈 R-27中程空對空導彈 R-73短程空對空導彈 R-77中程空對空導彈 霹靂-8短程空對空導彈 霹靂-12中程空對空導彈 等等 |
炸彈 | 航空炸彈 |
瀋飛在保留Su-27包括氣動外形等特性的情況下加上了中國國產的航電、雷達、武器系統等和渦扇-10發動機開發了衍生機型殲-11B、殲-11BS,雖然氣動外形仍然沒有變化,但在性能上有所改良,並優化內部結構提高了機體壽命。即便殲-20戰鬥機已經形成了足夠的規模,但殲-11戰鬥機仍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鬥中執行遠程空優作戰並奪取制空權的主要力量之一。
1980年代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決定改善中蘇關係訪問北京。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與北京的敵對關係,戈爾巴喬夫為此試圖送出了一份厚禮——軍事和解。1989年9月蘇聯《紅星報》甚至發表了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的專訪,他表示如果中國希望獲得米格-29之類的高性能飛機,「蘇聯政府認為不存在政治障礙」。外界把他的話看作是後來重啟中蘇航空合作的發軔。
當時蘇-27因其性能先進,只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即便在蘇聯國內也沒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正因如此蘇聯在最初的口頭交流中,沒提到出售蘇-27,兩者點到為止。但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使中國與西方關係突然惡化,而隨後被禁運武器。1990年5月31日由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率領的高級別代表團,為此拜門訪問了莫斯科。這次訪問中雙方簽署了《會議紀要》,中國購買蘇聯武器的工作進入程序化談判階段。正是在那次會談中,中國軍人了解到除了米格-29戰鬥機之外,蘇聯還有更先進的蘇-27。
蘇聯空軍在機密的庫賓卡基地向客人們現場展示了蘇-27戰機。蘇-27的優越性能讓中方大為讚賞,堅定了中方引進蘇-27的決心。據米高揚設計局總設計師別里雅柯夫回憶,蘇聯真正希望推銷的是米格-29,因為該機航程短,屬於戰術飛機。但在會談中途休息和進餐的過程中,那些曾在蘇聯留學的中方領導人與蘇方領導人共同回憶起兩國並肩前進的歲月。而身為中俄混血兒的林虎將軍也追憶起在朝鮮戰爭時期與蘇聯飛行員共同作戰的故事,蘇聯官員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感染。在中方代表團即將離開之際,蘇方代表突然向中方轉達說:可能蘇聯政府原則上會批准出售蘇-27給中國。沒多久後蘇聯解體,加上經濟的因素之後,事情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蘇-27戰鬥機,其中包括8架蘇-27SK單座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於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空軍蕪湖基地。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訂購的戰鬥機全部交付,因負責生產蘇-27UBK的伊爾庫茨克飛機製造廠當時已停產,解放軍訂單不足以重啟生產線,首批引進的蘇-27UBK中有蘇-27UB摻雜其中,經中方交涉,額外得到了兩架供研究測試使用[2]。對於俄羅斯來說,似乎更願意向中國銷售的是產品而不是技術。但在中國方面強烈要求技術轉移,否則該機的採購量將不超過48架,在此壓力下雙方於1993年8月展開談判。在經過3年的拉鋸之後,1996年12月6日,俄中簽訂了轉讓蘇-27生產許可證的協定,整個合同總額估計為25億美元。
根據合同,中國在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屬下的瀋陽飛機製造公司(112廠)在15年時間內製造200架蘇-27(年產約14架),其中第一批蘇-27的機體全部由KnAAPO提供,以後批次的機體逐步過渡到由中國航空工業根據俄羅斯轉讓的全套工藝文件自行製造,但俄羅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飛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及電子設備、機載武器。中國瀋陽生產的蘇-27不允許出口給第三國。如果生產數量達不到要求可以要求俄羅斯生產。
1990年代中國空軍的裝備顯現出不敵世界先進國家的狀況。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從俄羅斯引進蘇-27(稱其為「十一號」工程)的生產許可證,建立飛機生產線。1992年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向中華民國出售150架F-16 Block 20戰鬥機,此後不久台灣海峽導彈危機爆發,更是加速了這一決策。
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位高級將領在內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參觀了莫斯科城外的庫賓卡空軍基地,此基地是俄羅斯軍事航空的重要試飛基地。當時被各國傳媒吹得神乎其神的米格-29做了飛行表演,不想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架米格-29做低空特技時突然墜毀,機毀人亡。據傳當時蘇聯拒絕了中國購買蘇-27的要求,極力推薦米格-29。但中國清楚的知道米格-29和蘇-27相比,只不過是一種中小型前線戰鬥機。蘇-27採用模擬式電傳操縱系統,雖然比不上西方數字電傳操縱,但比起米格-29的液壓操縱有實質的飛躍。
蘇-27使用的AL-31F渦扇發動機也比米格-29使用的RD-33推力更大,在推重比和使用壽命上更是遠勝後者。因此中國絕對不會要性能差勁的米格-29,而是選擇一定數量的優秀的蘇-27配以研製中的國產中等性能戰鬥機,形成21世紀中國空軍戰鬥機的主力。
1991年中國花費約10億美金向俄羅斯訂購第一批24架蘇-27,其中18架單座,6架雙座。隨後在1995年訂購第二批22架,其中16架單座,6架雙座。
1996年12月6日,中俄雙方政府經過長時間的談判達成協議,由俄國提供技術與飛機零件,協助瀋陽飛機公司在中國生產最多200架蘇-27SK戰鬥機生產許可證的合同,總價值25億美元(一說60億美金),協議中還限制中國不能對外出口。協議規定首先由阿穆爾共青城製造廠提供全套部件,由中國組裝然後再逐步國產化。引進中國後改稱的機型稱為殲-11飛機,該機是一型雙發動機、重型、遠程及全天候制空戰鬥機。
1998年9月1日首批蘇-27SK由俄羅斯人員試飛成功。
1998年年底至2002年9月,沈飛公司獲得國產蘇-27的主導權。從俄羅斯訂購的SK成品機在80架左右,整個協議的金額約60億美元,關於蘇-27的中俄協議分兩部分,一是改造沈飛引進生產線仿製;二是俄羅斯向中國提供蘇-27SK的成品及散件,總數量為200架。先引進24架蘇-27SK成品,後由中國組裝進口散件。根據協議,俄方分3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飛公司組裝,並且按照20%的年進度將蘇-27國產化。由俄方提供技術支援與人員培訓,並且與中方合作改建瀋陽飛機工業公司。沈飛公司先後搭建了總裝、試飛、預總裝、部裝及零件製造的生產線,用近4年時間,建立了一整套第三代重型殲擊機的研製生產線,並且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委員會的總驗收。蘇-27與全國產化的殲-11戰鬥機的國產化分為多個步驟發展,開始時進行進口組裝,之後不斷提高國產率,最後仿製雷達及發動機,以至全面實現國產化。最初採用散件組裝的形式,至2002年根據傳媒報道,組裝已獲得成功。此後進而謀求提高國產化程度,逐步加入自己的產品和改進,例如比俄羅斯相應產品更為優秀的國產電子設備等,最終徹底地提高了國產殲-11的技術水平。
中國從俄羅斯訂購的蘇-27系列戰鬥機75%以上都是由加加林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公司製造廠生產的。中國蘇-27的訂貨不僅拯救了該廠,還帶動了為該公司配套的生產鏈,也幫助中國完成了蘇-27的部分組裝工作。
1999年9月後,蘇-27開始交付部隊。
1998年12月16日,瀋陽飛機公司組裝的蘇-27成功試飛,由首席試飛員空軍第一試飛大隊大隊長付國祥執行。軍委領導親自觀摩了首飛過程。
1999年12月,中國第三次與俄羅斯簽訂合同,購買28架蘇-27雙座機。此決定縮短了中國航空裝備與先進發達國家的差距,加快了中國國防現代化的步伐。
至2013年4月中國已經在俄製戰機的基礎上成功研製了殲-11A,殲-11B和殲-11BS、殲-11D戰機[3]。
基本信息
性能
武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