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紐約》(英語:"Welcome to New York")是美國創作歌手泰勒絲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收錄在泰勒絲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1989》中,2014年10月20日作為專輯的第二支宣傳單曲正式發行。這首歌曲獲得了評論界褒貶不一的評價,部分評論家認為歌詞俗套乏味,而其他人則認為歌曲朗朗上口,是一首「全新的平等頌歌」。泰勒絲將發售這首歌曲所獲得的全部收入捐獻給了紐約市教育局以發展紐約市的公立學校教育。[3]

Quick Facts 歡迎來紐約 "Welcome to New York", 泰勒絲的宣傳單曲 ...
歡迎來紐約
"Welcome to New York"
泰勒絲宣傳單曲
收錄於專輯《1989
語言英語
發行日期2014年10月20日 (2014-10-20)
格式數位下載
類型
時長3:32
唱片公司大機器
詞曲
製作人
  • 泰勒絲
  • 萊恩·泰德
  • 諾爾·贊卡內拉
Close

詞曲

Thumb
Thumb
《歡迎光臨紐約》的詞曲作家:泰勒絲(左)和萊恩·泰德(右)

2014年10月20日,歌曲正式發行,在iTunes Store提供數字下載[4]這首歌曲是專輯《1989》的第一首歌曲。[4]在正式發行之前,泰勒絲在YouTube上曝光了30秒的試聽片段。[5][6]

《歡迎來紐約》是一首流行合成器流行歌曲,[1][2] 由泰勒絲和萊恩·泰德共同創作,[7]泰勒絲、泰德和諾爾·贊卡內拉(Noel Zancanella)共同製作。[5]歌曲時長3分32秒。[8]整首歌曲為G大調,泰勒絲在這首歌的音域在D4和D5之間。[9]

赫芬頓郵報》將這首歌稱作泰勒絲「寫給紐約的一封情書」。[6]在談到這首歌曲的創作過程時,泰勒絲表示自己為紐約這座「激動人心的城市」着迷已久,她坦承:「我從紐約市找到的靈感有點難以用語言描述,也很難和我生命中經歷過的其他靈感相比較。」她還表示紐約這座城市是一個「有無限潛力和可能的地方」,這首歌曲當中就反映了這些潛力和可能。[10]這首歌曲是專輯的第一首歌曲,泰勒絲稱把這首歌曲放在第一是因為「在我過去幾年的生活中,紐約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地點和地標性的城市」。她還坦言:「我一直夢想能生活在紐約,為搬到紐約生活而痴迷,現在我做到了。」[11]

評價

樂評界對《歡迎到紐約》這首歌曲總體上褒貶不一。一些人認為其特點鮮明,亦有人認為歌詞乏善可陳。其中,紐約每日新聞樂評人吉姆·法伯(Jim Farber)給出了兩星(滿分五星)的評價。他認為這首歌曲不如歷史上幾首經典的紐約頌歌,例如弗蘭克·辛納屈的《New York, New York》、比利·喬爾的《New York State of Mind》以及艾莉西亞·凱斯Jay Z的《Empire State of Mind》。他批評這首歌曲「太幼稚」,稱「與我們這座城市的經典頌歌相比,泰勒絲的這首歌缺乏深度和實質性的內容」。[12]評論網站「高譚人」(Gothamist)評論人珍·卡爾森(Jen Carlson)更是直接稱這首歌曲為「史上最差的紐約頌歌」。[13]女性評論網站Jezebel評論家朱莉安娜·埃斯克韋多·謝潑德(Julianne Escobedo Shepherd)則批評歌曲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人懷疑「(泰勒絲)是不是在故意寫一些廢話」。[14]娛樂周刊》撰稿人埃絲特·扎克曼(Esther Zuckerman)則指出,歌曲雖表達了對這座城市的讚美和崇敬,但內容膚淺,「流於表面」。[4]

與此同時,亦有眾多評論家對歌曲給出正面評價。美國在線雜誌《石板》(Slate)撰稿人弗羅斯特·威克曼(Forrest Wickman)認為這首曲風格與凱蒂·佩芮相似,是一首「咆哮的合成器流行頌歌」。[2]他還指出,歌詞當中的一句「你可以追求任何想要的人/無論男孩還是女孩」("And you can want who you want / Boys and boys and girls and girls")也表達了泰勒絲對LGBT社群平等權利的支持。[2]時代》雜誌作家丹尼爾·德阿德里奧(Daniel D'Addario)也認為這是一首全新的「平等頌歌」。他稱泰勒絲在這首歌中並沒有「聲嘶力竭地呼籲婚姻平權或阻止霸凌」,而是「以適應時代的口吻簡單直白地表達想法」。[15]今日美國》撰稿人內特·斯科特(Nate Scott)讚揚了這首歌曲,稱其將成為「下一首紐約頌歌」。他認為,泰勒絲在這首歌曲中大膽講出「我是個剛搬到紐約的年輕人!」這種方式雖然難免俗套,但她並不在意,這正是她自己的真實生活和搬到大城市之後遇到的變化。[1]公告牌》雜誌編輯傑森·利普舒茨(Jason Lipshutz)給這首歌曲打出三星的成績(滿分五星),稱其中的合成器伴奏「帶有節日氣氛」,「給人以溫暖的微笑」。他把這首歌曲和泰勒絲之前兩張專輯的第一首歌(《愛的告白》中的《我的最愛》,以及《紅色》中的《恩寵狀態》)相比較,認為《歡迎來紐約》更加陽光,也更加沒有爭議,單純的紐約問候就像鄰家女孩一般。同時他也表示,泰勒絲在歌曲中寫到的經歷和初到紐約打拼的廣大年輕人並不完全相同,她在「感慨城市閃閃發光的同時並沒有提到地鐵中的老鼠或是狹小的臥室」。利普舒茨總結稱,《歡迎來紐約》旋律一流,副歌流暢,但歌詞還需要一些靈巧的變化和更加深入的觀察。[16]

榜單表現

這首歌曲發行後在美國單曲排行榜上表現一般,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最高排名第48位。[17]2015年1月22日,《歡迎來紐約》被美國唱片業協會認證為金唱片。[18]這首歌曲在新西蘭單曲排行榜最高排名第6位。[19]此外,在匈牙利加拿大等國單曲排行榜最高排名也進入前20位。[20][21]

製作名單

創作和製作團隊信息參考自《1989》專輯內頁。[22]

排行榜

More information 排行榜(2014年), 最高 排位 ...
排行榜(2014年) 最高
排位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榜[23] 23
加拿大(加拿大百強單曲榜[21] 19
丹麥(Tracklisten[24] 27
法國(法國唱片出版業公會[25] 85
匈牙利(四十強單曲榜)[20] 16
新西蘭(新西蘭唱片業協會)[19] 6
西班牙(西班牙音樂製造商協會)[26] 21
英國(官方榜單公司單曲榜[27] 39
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17] 48
美國(《公告牌》數字下載榜)[28] 5
美國(《公告牌》+Twitter實時榜)[29] 1
Close

銷量認證

More information 地區, 認證 ...
地區 認證 認證單位/銷量
美國(美國唱片業協會[30] 500,000

^僅含認證的出貨量

Close

發行歷史

More information 國家, 發行日期 ...
國家 發行日期 發行形式 唱片公司
美國 2014年10月20日[4] 數字下載 大機器唱片
Close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