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妃(1244年6月4日—1279年),是宋度宗的妃子,宋端宗趙昰的母親。為古琴家楊纘之女,楊亮節之妹。德祐二年(1276年)南宋將亡,與兄楊亮節護幼主南遷。後益王昰即帝位於福州,改元景炎,冊母楊淑妃為皇太妃、同聽政。[1] 祥興二年(1279年),崖山兵潰,楊太妃投海而亡,得年三十六。後人諡曰仁慈聖節皇后。

生平事蹟

淳祐四年四月二十七日(1244年6月4日)卯時,楊淑妃生。

咸淳二年(1266年),初選入宮,為美人

咸淳三年六月十七日(1267年7月10日),美人楊氏有娠兩月,進封淑妃。咸淳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267年7月15日),詔榮王族姻與萊等三十四人各轉官有差。

咸淳四年閏正月初六日(1268年2月20日)午時,大風雷雨,楊淑妃降生皇子。咸淳四年閏正月十九日(1268年3月4日),賜名昰,授檢校太尉、武安軍節度使、益國公。咸淳四年五月三十日(1268年7月11日),楊淑妃冊禮成。

咸淳五年六月初十日(1269年7月10日),楊淑妃再誕生皇子。咸淳五年六月二十三日(1269年7月23日),薨,賜名鍠,封岐王,諡沖靖。

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兵至臯亭山,宋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傳國璽降。景炎元年五月初一日(1276年6月14日),益王即帝位於福州,改元景炎,冊母楊淑妃為皇太妃、同聽政。[2]

景炎三年二月十七日(1278年3月11日),眾復立衛王為帝,楊太妃仍同聽政。

祥興二年二月初六日(1279年3月19日),崖山兵潰,丞相陸秀夫抱趙昺投海,楊太妃亦赴海死,年36。其將張世傑葬之海濱,墓在廣東新會崖山壽星塘,以蚵殼圍砌,俗稱國母墳。其東北一里許有崖山祠,即慈元廟。後人諡曰仁慈聖節皇后。[3] 生二子:帝昰、沖靖岐王鍠,生一女:晉國公主[4]

明弘治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1498年8月15日),廣東新會縣縣令沈章奏請立慈元廟於崖山,祀宋度宗楊淑妃。命下所司,議行之。[5][6]

子女

兒子
女兒

訛傳

1987年春,浙江淳安縣進行文物複查,搜尋發現淳安縣里陽鄉皇后坪村的楊皇后家族墓,及隔鄰里商鄉楊家村楊姓後裔保存的《宏農楊氏宗譜》。譜中記載宋寧宗恭聖仁烈皇后之兄楊次山,楊次山長子楊谷,楊谷長子楊文尚,楊文尚長子楊瑞芝,楊瑞芝生楊淑妃。此譜系為清初偽造篡接,自楊谷以下,與南宋史籍和文獻完全不吻合。[7]

《江氏族譜》謂帝昺有姐,為楊淑妃所出,亦為趙氏公主。海上行朝至廣東,江萬里第四子江鏜有子江日新,被楊淑妃看中而將趙氏公主許配。宋亡,江日新、趙氏公主與文天祥堂姑文大娘者,流寓廣東肇慶四會石寨村。據《明孝宗實錄》卷139載「慈元后楊氏,以一婦人,提三弱子跋涉南奔」,三弱子,指帝昺、帝昰、晉國公主,並無其他子女。再者,咸淳二年(1266年)楊淑妃初選入宮為美人,咸淳四年(1268年)生帝昰,所謂許配江日新之趙氏公主,若是楊淑妃所出,最早只能生於咸淳三年(1267年),至祥興二年(1279年)才13歲,未達婚嫁年齡,此亦訛傳。[8]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243》,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