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楊愛源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10年(宣統2年),他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4年(民國3年)冬,他從第1期步兵科畢業。
畢業後他回到山西,加入閻錫山的晉軍。1917年(民國6年)8月,他任第1混成旅第1團團長。1924年(民國13年),他升任第6旅旅長。此後,他和馮玉祥的國民軍戰鬥。1926年(民國15年),他任晉綏軍第6師師長。1927年春,他任第2軍軍長。
1927年6月,閻錫山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之際,楊愛源繼續擔任第2軍軍長。此後他和張作霖的奉軍作戰,立下軍功。1928年(民國17年),他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第3集團軍第3軍團總指揮,為攻下石家莊、北京、天津做出貢獻。同年11月,他被任命為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30年(民國19年)4月,閻錫山為打倒蔣介石而發起中原大戰,楊愛源任副指揮,統率4個軍。反蔣軍最後以敗北告終。閻錫山一度流亡日本,將晉綏軍託付給楊愛源和徐永昌,楊和徐對軍隊進行了縮編。
翌年1月,楊愛源轉任第34軍軍長。8月,閻錫山重歸山西省,楊任晉綏軍事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重建並強化了晉綏軍。9月,楊兼任山西清鄉督辦。1935年(民國24年),他對省內全體公務員、中學校教師和學生實施了軍事訓練。
1937年(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楊愛源任第二戰區第6集團軍總司令,守備晉北。10月,他在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的指揮下參加了忻口會戰,抗擊板垣征四郎的第5師團。1939年(民國28年),他升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6集團軍總司令。
閻錫山同進攻山西省的日本軍之間時和時戰,藉以保持自己的權力。楊愛源始終一貫遵循閻錫山的路線,忠實執行命令。1945年(民國34年)5月,楊任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民國35年),楊愛源任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成為山西省內僅次於閻錫山的第2號人物。此後他仍為閻錫山的忠實心腹,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多次交戰,逐漸處於劣勢。
1949年(民國38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太原近在眼前。楊愛源和徐永昌推動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將閻錫山召到南京。閻錫山得到這一逃離太原的藉口後,乘専用飛機飛往南京。4月,楊跟隨閻逃到台灣。在台灣,楊愛源任總統府顧問委員會顧問。1952年(民國41年)10月他引退。
1959年1月2日,他在台北病逝。享年73歲。
參考文獻
- 汪仁澤「楊愛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民国人物传 第8巻. 中華書局. 1996. ISBN 7-101-01328-7.
-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國(國民政府)
|
---|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