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梅棹忠夫(日語:梅棹忠夫/うめさお ただお,1920年6月13日—2010年7月3日)是一名日本生態學家,民族學家。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1]理學博士(京都大學,1996年)。代表作為《文明的生態史觀》(『文明の生態史観』)。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1936年,自京都一中跳級進入三高。三高時代因熱中於登山,怠慢學業,差點因此遭到退學。京都帝國大學在學期間參與「大興安嶺探検隊」。針對蒙古人等遊牧民族的考察,醞釀以生物地理學、生態學觀點為中心的歷史觀,即「文明的生態史觀」。該論中對日本文明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獲得廣泛迴響。 1957年,在「第一次主婦論爭」中,發表〈女人與文明〉(日語:女と文明)一文,主張「妻無用論」。
1963年,發表「資訊產業論」(日語:情報産業論)。 1969年,出版《知識誕生的奧秘》(日語:『知的生産の技術』)後,推廣京大卡片索引法。[2]
1972年,就任中央教育審議會委員。[3] 1974年,推動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設立,並出任初代館長。1986年,失明。[4]
日語拉丁化的倡導者,主張廢除漢字,擔任日語羅馬字協會會長(日語:日本ローマ字会)。特別因為晚年失明,梅棹忠夫對同音異字特別苦惱。
2010年7月3日,自宅逝世,享年90歲。
梅棹忠夫以生態學理論作為進路,進行文明比較。[1] 他著眼於乾燥地帶,將世界文明區分為兩個區域,第一區域為遠離乾燥地帶的日本與西歐,第二區域為靠近乾燥地帶的中國、印度、俄羅斯及伊斯蘭。[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