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法諍,又稱桑耶論諍、拉薩僧諍、頓漸之諍、吐蕃僧諍記,是發生於赤松德贊在位期間(大約西元792-794年)在拉薩桑耶寺舉行的法義辯論,爭論的焦點是大乘修行成佛是漸修、廣行菩薩道,還是無修頓悟。此事對後來藏傳佛教的發展有重大影響。[1]
赤松德贊親政之後,從天竺請來蓮花生、寂護等僧人,將佛教首次引入吐蕃。這些天竺僧人都是中觀學派僧人,度化了第一批吐蕃人出家,並開始了有組織的佛經翻譯。後來吐蕃攻陷沙州(今敦煌一帶)之後,從沙州俘獲了大量唐朝的禪宗僧人,赤松德贊也將他們安排在拉薩翻譯佛經。
相對於中觀學派,禪宗接近如來藏思想簡潔明瞭,講求頓悟,見性成佛,因而獲得了大量的信眾,赤松德贊的王妃沒廬薩墀潔莫贊(法名絳求潔贊)也支持禪宗。[2]相對地,天竺中觀學派的傳播受到巨大衝擊。最終雙方互相攻擊詆毀,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局面。隨天竺僧人寂護學佛法的人越來越少,於是天竺僧人奏請禁止禪宗的傳播。而禪宗則奏請與天竺僧人辯論,落敗者禁止在此地弘法。於是從792年開始,雙方在桑耶寺舉行長期的論議。兩派辯論的主要焦點是修行方法。天竺僧人的主要辯士是蓮花戒,主張漸悟;唐朝僧人主要辯士是堪布摩訶衍,主張頓悟。吐蕃的兩位重要大臣桂·墀桑雅甫拉和恩蘭·達扎路恭,分別支持中觀學派和禪宗。
根據追隨天竺僧人出家的巴·賽囊之著作《巴協》:禪宗與中觀派經歷了長達三年的辯論之後,結果摩訶衍辭窮敗北,退出拉薩。[3][4]後世藏傳佛教史書大多採納與《巴協》相同的觀點,記載稱:赤松德贊宣布禪宗落敗。來自天竺的佛法被吐蕃定為正統而加以弘揚,摩訶衍率領禪僧向天竺僧人獻上花環之後主動離開了拉薩,返回唐朝。但是,敦煌出土的漢文禪宗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794年)卻記載,摩訶衍獲得了勝利,禪宗被赤松德贊定為正統派系並得以弘揚。[5]雖然學術界對此次辯論結果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致同意:西藏貴族此後推崇印度中觀法,而非禪宗。[6]
《巴協》中稱:赤松德贊斷然擯棄禪宗,唐朝僧人在此次諍論之後被全部驅逐出境,禪宗經典被集中埋在桑耶寺之下作了伏藏。根據《五部遺教》中《大臣遺教》的記載,赤松德贊並沒有對禪宗採取斷然擯棄的方式,而是採取客觀地進行評論,最終將中觀派定為正統。[7]由於《五部遺教》提到了蒙古征服吐蕃的事,它應是13、14世紀的作品,偽托為蓮花生的伏藏。[8][9]
禪宗對藏傳佛教部分教派的教義有一定影響,例如寧瑪派的大圓滿教法以及大手印,可能是受到禪宗中頓悟的影響。[10] 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是中觀派,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止觀部分將摩訶衍稱為「支那堪布」,將其見解當成反面教材來評破。[11]西藏寺廟每年會上演跳欠,大肚子的摩訶衍被村裡的孩子嘲笑。[6]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