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或桑耶貢巴(藏語:བསམ་ཡས་དགོན་པ།,威利轉寫:bsam yas dgon pa,英語:Samye Gompa),又名「存想寺」、「無邊寺」,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的扎囊縣桑耶鎮境內,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於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內建築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漢族、印度三種風格,因此也被稱作「三樣寺」。1996年,桑耶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5年,桑耶寺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桑耶寺的全名是「貝扎瑪桑耶敏久倫吉白祖拉康」,藏文含義為「吉祥紅岩思量無際不變頓成神殿」。公元7世紀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分別與尼泊爾、唐王朝聯姻,迎娶了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同時也將佛教引入了西藏。雖然當時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但這些寺院主要用作王室供養佛像,或者給外來的遊方僧提供落腳地點,寺內實際上並沒有修行的僧侶。
8世紀末,吐蕃達到了其全盛時期。時任贊普的赤松德贊篤信佛教,他將印度的兩位佛教大師寂護和蓮花生(padma byung gnas)迎請至西藏弘揚佛法,並決定為他們修建一座寺院。經過蓮花生等人的實地勘測,最終選址在靠近吐蕃冬宮的雅魯藏布江北岸興建,並由寂護設計出了建設方案。據《巴協》記載,762年,赤松德贊親自為寺院舉行奠基,此後在蓮花生的主持下,經過長達十二年時間的建造,到775年終告落成。由於有傳說在初建時,赤松德贊急於想知道建成後的景象,於是蓮花生就從掌中變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贊看後不禁驚呼「桑耶」(意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後來就把這一聲驚語作為了寺名。[1]
桑耶寺落成後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赤松德贊又從唐朝、印度和于闐等地邀請來僧人住寺傳經譯經,並宣布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此外,他還親自挑選了七名貴族子弟剃度為僧,成為桑耶寺的第一代喇嘛,也是西藏的第一批出家僧人,史稱「預試七人」(sad-mi mi-bdun)。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備佛、法、僧三寶的正規寺院,在藏傳佛教界擁有崇高的地位。
9世紀中葉,吐蕃禁止佛教傳播,桑耶寺也遭到封禁。10世紀後期重新開放後,這裡遂成為寧瑪派(紅教)的中心寺院。薩迦派統治時期,對該寺進行過修葺,並派遣僧人住寺,此後就形成了寧瑪、薩迦兩派共處一寺的局面。
寺院布局
桑耶寺是以古印度波羅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歐丹達菩提寺(o-tanta-pu-ri,飛行寺)為藍本興建的,雖然後世因為火災而多次重建,但建築格局始終保持了初建時的風貌。目前寺內的建築大都是在七世達賴時重建的,占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寺院的平面為橢圓形,按佛經中的世界構造進行了布局,整體磅礴大氣,宏偉壯觀。
桑耶寺的核心建築烏策大殿位於全寺的中央位置,象徵着宇宙中心、也是佛之居所的須彌山。大殿的南北兩側修建了象徵太陽和月亮的妙滿殿和妙寶殿,在東西南北方向修建了四座大殿,象徵四大部洲,四大殿的兩邊再各有一座配殿,象徵八小部洲。大殿的四角外有紅、綠、黑、白四座形制特殊、風格不同的舍利塔,分別象徵四大天王。這些建築都被一堵圓形的圍牆所包圍,象徵着世界的邊緣——鐵圍山。
烏策大殿
烏策大殿(烏孜仁松拉康)又稱多吉德殿,是寺中最高大壯觀的建築,總面積約8900平方米。大殿坐西朝東,外觀似有五層,內部實際只有三層,每層的高度在5.5米到6米之間。殿堂的底層為藏式建築,中層為漢式建築,上層為印度風格,分別由三地的工匠設計施工,因此也有人把寺院稱作「三樣寺」。
大殿之外有一周迴廊,開東、南、北三座大門。東面門樓頂上飾有經幢,檐下懸掛巨幅「鮮布」。門左右的牆上飾有象徵吉祥富貴的浮雕名叫「扎西塔結」。門樓與左右迴廊相接,廊下有雙排柱,廊壁上繪滿了精美的壁畫。
大殿底層分成兩部分,前為經堂,後為佛殿。經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兩側分立着藏傳佛教的先驅「預世七人」像。佛殿四周為千佛壁畫,殿中供奉一尊用整塊巨石雕出的釋迦牟尼像,高3.9米,據說在建廟伊始便已存在。在佛像兩側各有5尊菩薩像和1尊護法神像,是近年來新建造的。
中層有佛殿和達賴喇嘛寢宮,是漢族的經堂式建築。其廊道上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畫,記述了從遠古傳說羅剎女與神猴結合繁衍藏族開始,一直到九世達賴統治時期的歷史。殿堂內現供奉蓮花生大師像和釋迦牟尼、無量光佛的銅像。
上層殿中有雙排的回字形立柱,中央供大日如來佛,兩旁有八大菩薩及許多歡喜佛的佛像,均依印度人的外形塑造。殿頂為金剛寶座式頂,中間三檐攢尖頂,四角均為單檐攢尖頂,也是印度風格。
另外,在烏策大殿的東門前還有一幢九層的展佛殿,每逢藏曆曬佛節,都會將巨幅釋迦牟尼繡像掛在高牆上。但文化大革命期間,該殿的上面六層被拆毀,故現只存三層。
在東門的南側有立於赤松德贊時期的方柱形石碑,風格古樸,沒有花紋等裝飾。這就是著名的《桑耶興佛證監碑》,碑文均為古代藏文,內容是公元779年赤松德贊為供養桑耶寺作出的盟誓。在大殿的門廊內還有赤松德贊王妃與王子赤德松贊所鑄的大鐘,是西藏地區鑄造的第一口銅鐘。鐘體鐫刻藏文銘文,記頌了赤松德贊弘揚佛法的事跡。
其他建築
烏策大殿外有象徵四大部洲的神殿。正東為江白林,供奉文殊菩薩像。正西為強巴林,供奉彌勒佛像。正南為阿雅八津林,供奉無量光佛像。正北為桑結林,原供奉釋迦牟尼銅像,現奉千佛像,其壁畫以佛母講經圖為主。
烏策大殿的四角有紅綠黑白四塔,象徵四大天王。黑塔為條磚砌成,塔身如三疊覆鍋。綠塔以綠色琉璃磚砌築,共有三層,下兩層四面各開龕室,頂層為覆缽式塔身。白塔塔身方形,腰部以上逐層收縮為階梯狀,塔基四周的方形圍牆上有108座小塔。紅塔周身土紅色並泛有光澤,形狀似方而實圓,狀若覆鍾。
桑耶寺的圍牆長1008米,高4米,牆上每隔1米就有一座紅陶塔,共1008座佛塔。牆四面各開一座大門,東門為正門。寺內還有赤松德贊妃子的行宮曲姆林松(三妃宮)以及經房、譯經場、庫房、僧舍等建築。在離圍牆不遠處,有一圈麻呢廊洛牆,兩牆之間有轉經道等。
桑耶寺內珍藏有大量泥塑、石雕、壁畫等藝術品。在各殿堂、迴廊和甬道的牆壁上,隨處都有壁畫和唐卡(佛教捲軸畫),題材主要有佛像、菩薩像、佛教故事和桑耶寺全景圖等。此外還有不少西藏史記、蓮花生傳記和反映當地風土人情、僧眾生活的畫作,為其他寺院所罕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