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艾倫·查爾斯·麥克勞林·馬克拉斯爵士 AC CH CBE(英語:Sir Alan Charles Maclaurin Mackerras,1925年11月17日—2010年7月14日[1][2]),澳大利亞指揮家。他是悉尼交響樂團史上首位澳洲本地指揮。

事实速览 查爾斯·馬克拉斯Charles Mackerras, 音樂家 ...
查爾斯·馬克拉斯
Charles Mackerras
Thumb
2005年的馬克拉斯
音樂家
出生(1925-11-17)1925年11月17日
逝世2010年7月14日(2010歲—07—14)(84歲)
職業指揮家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关闭

生平

早年

馬克拉斯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2歲時隨雙親返回澳洲,7歲起學習小提琴與長笛[3]。12歲時,馬克拉斯已能寫作鋼琴協奏曲[4]。就讀悉尼文法學校英語Sydney Grammar School時期,馬克拉斯便展現了指揮天賦,他能指揮學生團體的演出,但在音樂外的其他學科顯著落後於同儕[4]。父母為了加強他的課業表現,安排馬克拉斯前往管教嚴格的國王學校就學,不過不久後,他就因屢次違規遭到退學[4]

16歲的馬克拉斯獲准進入新南威爾士州州立音樂院英語Sydney Conservatorium of Music,修習雙簧管、鋼琴與作曲。

職業生涯

1941年左右,仍在學的馬克拉斯便經常獲得職業演出機會,以雙簧管與鋼琴在大、小演出中登場。1943年,他加入澳洲廣播公司的悉尼樂團(ABC Sydney Orchestra,今悉尼交響樂團),在馬爾科姆·薩金特麾下演奏。1947年2月,馬克拉斯前往英國,在當地的薩德勒之井劇院工作,等待轉向指揮領域的契機。之後,一筆來自英國文化協會的獎學金使他得以前往布拉格,同瓦茨拉夫·塔利赫英語Václav Talich學習指揮[3][4]。此後馬克拉斯與Jiří Tancibudek[譯名請求]捷克愛樂樂團首席雙簧管)結識,後者將萊奧什·雅納切克的歌劇推薦予他,馬克拉斯終生對雅納切克及其作品保持興趣[a]

1948年,馬克拉斯返回英國,並以助理指揮的身分重返Sadler's Wells Theatre,開始指揮雅納切克、韓德爾、葛路克、巴赫、多尼采蒂等劇目[3][4]。1954–56年間,他是BBC音樂會樂團英語BBC Concert Orchestra的首席指揮[6],此後陸續指揮漢堡國立歌劇院(1965–69年)、英國國家歌劇院英語English National Opera(1970–77年)[7]。1973年,馬克拉斯指揮悉尼交響樂團,在悉尼歌劇院的揭幕音樂會中演出,女皇伊麗莎白亦在現場。

1982–85年間,馬克拉斯出任悉尼交響樂團主指揮,是該團歷史上首位澳洲出身的本土指揮者[4],之後則轉往威爾士國家歌劇院英語Welsh National Opera(1987–92年)、蘇格蘭室內樂團英語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1992–95年,首席客座指揮)、皇家愛樂樂團(1993–96年,首席客座指揮)、愛樂管弦樂團(首席客座指揮)、捷克愛樂樂團(首席客座指揮)等團體[b]

2008年,馬克拉斯出任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協會的榮譽主席[8],成為耶胡迪·梅紐因以外第一人,以紀念他在愛丁堡的長期貢獻。同年12月18日他指揮了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的最後演出(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馬克拉斯個人的最後演出則是2010年夏季,於格林德伯恩指揮莫扎特《女人皆如此[9]

Remove ads

逝世

馬克拉斯於2010年7月14日逝世於倫敦,生前飽受癌症所苦,享年84[1][10]。7月23日,他的葬禮舉行於科文特花園聖保羅教堂[11]

作品

商業錄音

馬克拉斯的錄音作品起自EMI的78轉唱片時代,而後則是CD、SACD等技術。他的第一份錄音灌錄於1952年,內容是其芭蕾作品《Pineapple Poll》[譯名請求]。早期他曾為其他指揮的錄音代打,例如病重的奧托·克倫佩勒[12]。他重要的錄音包括馬勒、莫扎特、貝多芬與勃拉姆斯的全本交響曲,莫扎特、雅納切克的歌劇,以及韓德爾、德沃夏克、理查·史特勞斯、肖斯塔科維奇、西貝流士、艾爾加、霍斯特等人的作品。

獲獎與榮譽

評價

馬克拉斯是「古樂風潮」的先驅者,五〇年代起便致力於早期作品研究,以及演奏傳統的復原工作。1959年的韓德爾《皇家煙火》錄音便使用了原初的管樂器配置。在歌劇指揮方面,除了雅納切克外,他的莫扎特、薩利文詮釋都受到好評[c]。自1987年起,他便與古樂翹楚啟蒙時代管弦樂團英語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有定期的合作。

馬克拉斯對排練有其獨特的看法,認為指揮者的事前準備亦包括分譜的準備[21]

我認為,盡可能將樂團分譜仔細校訂的工作十分重要,如此一來樂團就能(在彩排時間有限時)更有效率地演奏。⋯⋯清楚的標示,尤其是強弱標記,這些事前準備使我們能夠專注在音樂的詮釋,避免技術問題的過份探討。

個人生活

查爾斯·馬克拉斯是艾倫·馬克拉斯與凱瑟琳·麥克勞林(Catherine MacLaurin)之子,馬克拉斯夫妻是澳裔的美國移民[3]。艾倫·馬克拉斯是一位電子工程師,亦是貴格會徒。查爾斯·馬克拉斯是七名子女中的老大[22]

馬克拉斯與Judy Wilkins[譯名請求]於1947年8月成婚[22],婚後育有二女[4][23]

自1999年起,馬克拉斯便長期贊助澳洲的紅風箏(Redkite)兒童癌症基金會[24]

軼事

  • 馬克拉斯與本傑明·布里頓曾有相當密切的合作,在1958年的某一次排練後,由於馬克拉斯提及了布里頓的性取向,兩人自此不相往來。(見《Britten's Children》[譯名請求]
  • 牛津大學韋斯頓圖書館英語Weston Library的一處音樂館藏室以馬克拉斯為名,2015年起對外開放[25]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