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虎(1887年10月1日—1960年2月8日),原名蔭清,字隱青,男,廣西陸川人[1]:75,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早年為革命派人士,後屬舊桂系。[2][3][4]
林虎父為漢族、母為壯族。其父林壽裳是秀才,到江西省任職,故林虎的父母遷居江西省。1901年,林虎15歳時入江西武備學堂,和李烈鈞、李思廣同期。在校期間,林虎同李思廣等4人同校外的4名惡童打架[5],畢業之前,林虎1903年離開學堂。[2][3]
其後,林虎被李思廣的熟人、江西常備中軍統領郭人漳任用。1905年(光緒31年),郭轉赴廣西省任職,林虎隨其赴任。初任哨官,駐桂林。[1]:751906年,黃興在桂林組織中國同盟會支部,林虎、郭人漳、蔡鍔[6]加入該會。1907年(光緒33年),林虎隨郭人漳赴廣東省任職。1907年,任欽州邊防前路四營督帶。辛亥武昌起義時,林虎率部參加北伐,進駐南京。[1]:75林升為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警衛混成團團長。[2][3][4]
1912年(民國元年),林虎轉為江西都督李烈鈞手下。1913年二次革命時,江西都督李烈鈞起義獨立,林虎時為江西陸軍第一師第一混成旅旅長,據守馬當、湖口、九江等要塞地區。[1]:75林虎參加反袁世凱,任江西討袁軍左翼總司令(江西混成旅旅長方聲濤為右翼總司令)。袁世凱派李純統率大軍南下,進擊李、林等部,久攻不克,後來繞至上游。[1]:75林虎雖然積極作戰,但最後數量占優勢的北京政府軍獲勝,林虎流亡日本。[2][3][4]
同年11月,林虎到東京會見孫文(孫中山),參加中華革命黨。他還同李烈鈞、柏文蔚、黃郛創立法政學校,擁戴寺尾亨任校長。他還在大森創設「浩然廬」,召集流亡日本的革命派士官。1914年,林虎同章士釗、李根源組織歐事研究會。其後,和熊克武等人一起赴新加坡,參加黃興的反袁世凱活動。[2][3]
後來,林虎、鈕永建回到廣西省,同廣西將軍陸榮廷交涉。由此,陸榮廷決定反袁,由林虎同雲南的蔡鍔、李烈鈞聯絡。1915年12月,雲南省爆發護國戰爭,陸榮廷隨後響應。[2][3]
林虎加入了1916年4月岑春煊在肇慶成立的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任護國軍第6軍軍長。其後,隨陸榮廷討伐廣東將軍龍濟光。同年9月,林虎被任命為高雷鎮守使。他還曾任廣東警備軍總參議。[2][3][4]
1917年,林虎被陸榮廷任命為廣東陸軍第2軍軍長。同年11月,應對龍濟光的反攻,1918年春,擊敗龍濟光軍。林虎因功被任命為肇羅陽鎮守使。[2][3]
1918年10月,廣州軍政府改組為7總裁的集體領導制,岑春煊、陸榮廷等舊桂系掌握主導權,林虎任軍政府陸軍部次長。1920年遭親孫的陳炯明粵軍於粵桂戰爭中擊退,因而下野。此時,林虎拒絕了孫文當內應的邀請。[2][3]
此後,林虎從事反孫文的活動,1922年,幫助反孫文的陳炯明聯絡北京政府。1923年,任北京政府潮梅護軍使兼粵軍總指揮,為在漳州成立的「聯軍辦事處」政權名義上的統帥。1924年5月,北京政府任命林虎為廣東督辦。同年,獲授寰威將軍。1925年,陳炯明受中國國民黨的東征擊敗,林虎所部粵軍在棉湖戰鬥中被擊敗而再度下野[2][3]。
1925年後,寓居上海。1927年,國民革命軍進攻上海時,他前往法國避難。1929年,返國後,回到廣西務農。此後,林虎同部下李宗仁聯絡,重歸政界。1937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6年,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當選立法院第一屆立法委員。[2][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虎留在廣西。歷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務。[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