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遠祖為秀山的土司官。楊藎誠9歲喪父,家境貧寒,性格沉毅寡言。1902年(光緒28年),考入貴州武備學堂,學習軍事技術,受到日本總教習高山公通等人讚許。
1905年(光緒31年),楊藎誠以最優等第一成績畢業,被選送日本官費留學,先後在東京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5年余,成績皆優。在留學期間,楊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加入中國同盟會,並與留學生中的同盟會員尹昌衡、唐繼堯等組織團體,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10年歸國,經部試武舉出身,任貴州新軍第一標教練官(如副標統)。次年春,又兼任貴州陸軍小學總辦。
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1月3日,楊藎誠與趙德全也率領貴州陸軍小學生、新軍士兵在貴陽發動起義。11月4日,大漢貴州軍政府發布成立宣言,楊被公推為都督,主管全省軍事、政治。同月下旬,因清軍圍攻黎元洪駐的武昌,漢陽危急,楊決定率領新軍兩個標北伐援鄂。12月10日由貴陽出發,趙德全代理都督。
那時在軍政府內,張百麟等革命派、趙德全等新軍、任可澄等立憲派、劉顯世等舊軍之間發生激烈的權力鬥爭。1912年(民國元年)3月,任、劉等人招滇軍唐繼堯入貴陽,鎮壓革命派、新軍。張倖免於難,逃赴上海,趙被滇軍殺害。不久,袁世凱下令改任唐署理貴州都督,駐留在常德的楊藎誠無法回貴州。8月楊被迫把軍隊交給唐,離開常德赴北京。
1915年(民國4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楊藎誠於翌年5月由北京潛往上海,會見孫中山協議發動起義。1917年(民國6年),楊奉北京政府之命赴四川接洽西南將士。同年發生張勳復辟,楊由重慶赴成都勸說劉存厚參加討伐。張勳失敗後,楊被任為四川駐京代表重返北京。
1921年(民國10年)冬,楊藎誠返回秀山家鄉靜養,但次年7月病逝。年42歲。
中國(北京政府)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