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北區的一所津貼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志達紀念學校(英語:Lee Chi Tat Memorial School)是一所位於香港上水石湖墟鄰近天平邨的津貼小學,前身為1974年創立的香港八和會館小學,並於1991年由觀塘藍田邨遷入現址及更名。
李志達紀念學校 Lee Chi Tat Memorial School[1] | |
---|---|
地址 | 香港新界北區上水石湖墟天平路30號(現址) 香港九龍觀塘區藍田藍田邨第9號校舍(舊址) |
類型 | 全日制津貼小學 |
辦學團體 | 李志達紀念基金[註 1](約1980年代尾起) 八和會館[註 2](1974年-約1980年代中尾) |
創辦日期 | 1974年(香港八和會館小學) 1991年(現址) |
校長 | 趙偉光先生 |
副校長 | 周鳳筠女士 楊瑞娟女士 |
教師人數 | 65人(2020/21年度) |
年級 | 小一至小六 |
學生人數 | 860人(2023/24年度)[2] |
校訓 | 自愛、自律、自主(1991年起) 和平友愛(1974年-1991年) |
電話號碼 | +852 2673 8581 |
傳真號碼 | +852 2668 0223 |
學校網址 | https://www.lctms.edu.hk/ |
李志達紀念學校原先為八和會館開辦的「香港八和會館小學」。為了開辦津貼小學,八和會館於1971年成立了校董會(現李志達紀念基金),並註冊為擔保有限公司[3]。三年後,香港八和會館小學於觀塘藍田邨第24座附近的「火柴盒」小學校舍開課,首年僅招收小一及小四學生,並於1975年正式揭幕[4],至1976年才有第一批畢業生。
而在1977年,同區的梁式芝書院在創辦初期,由於該校在秀茂坪的校舍仍未完工,因此曾借用香港八和會館小學的校舍開課,直至永久校舍於1978年1月落成為止[5];及後,五邑司徒浩中學又於同年借用原校課室,直至1979年暑假永久校舍完工為止[6]。
由於原校所在的藍田(三)邨樓宇普遍牽涉偷工減料,雖然未被列為危樓,但樓宇石屎強度僅及標準的34%[7],仍要於1992年8月按照「整體重建計劃」拆卸重建。因此,原校於1990年獲批出上水現址校舍,以重置香港八和會館小學上午校,而新校舍於翌年8月落成啟用,1992年復辦下午校[8]。至於原校未畢業的學生,則須轉校至觀塘區其他小學。
此前,八和會館因無力辦學,於1980年代後期將原校交由慈善家李智廣接手[9];其後,李氏再以其先父之名,將之更名為「李志達紀念學校」,但新校名要到1993年才生效[10]。
至2002年,此校獲准分拆為兩所全日制小學,當中上午校於翌年遷往同區的清河邨,並命名為曾梅千禧學校[11];而下午校繼續在現址辦學至今。
李志達紀念學校前身的「香港八和會館小學」,為一座徙置事務處標準的「火柴盒」小學,不計地下共設5層,設有24間課室,另天台為有蓋操場。值得一提的是,原校校舍為全港最後一座由徙置事務處興建的同類型校舍,亦是最後一座採用過渡型設計的同類校舍[註 3],於1974年隨同鄰近的徙廈落成,並於1979年連同鄰近的第六型徙廈劃入藍田(三)邨。
該校舍於1991年8月隨學校遷入上水而停用,並連同藍田(三)邨22-24座,於1992年8月永久封閉,同年10月清拆重建[12][13]。原址於1997年完成重建,現為平田商場停車場。
李志達紀念學校為一所標準小學平禧校舍,不計地下共樓高6層,共設30間課室,另設有各種特別室及空中花園[14]。重置校舍原定於粉嶺聯和墟興建,但最後改為建於現址[15],並於1990年3月動工,由俊和集團承建[16],自1991年遷入起沿用至今,並曾於2000年代初中期加建新翼。
此校亦是亦是唯一一所因徙置屋邨重建,而遷入北區的小學。
此校由小一至小六每級均設5班,合共30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