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木魚是一種木製的敲擊樂器,常見的團魚形木魚形狀為類近拳頭狀的圓球體,中間部份為空心,以作為聲音共振和擴音之用。圓球體一邊留有音孔,作用和小提琴的F型孔相同,都是讓經擴音後的聲音可以傳開;另一邊則另加上長而扁的外邊,以方便用手或固定在支撐架上。演奏方法以利用鼓棍或小木鎚,敲打樂器外側的共鳴區以發出聲響。木魚的尺寸可有不同大小,體積越大音高越低。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5月31日) |
木魚在唐玄宗時期即用於道教法器,《歷代崇道記》記載,衢州建觀穿地得一魚,可長三尺,其狀似鐵 ,微帶紫碧色,又如青石,光瑩雕雋,殆非人功所能也,叩之甚響,其魚亦不能名,遣使進貢,帝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
此外,佛教中「木魚」之名最早見於唐代懷海禪師《敕修清規》之中:「木魚,相傳云: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惰也。」因為魚睡覺時是不會閉上眼睛,所以雕刻木魚形象,乃取其意為精進、不懈怠。
由於木魚在道教禮儀中是其中一樣重要的樂器及法器,在唐朝時期,佛教亦有所借鑑。在亞洲國家的宮觀、寺廟中,都很容易找到體積較大的木魚,用於較隆重的儀式唸經等場合,另外較小體積的,則常於一般早晚或晚課時使用。在廟宇中使用的木魚,會以厚軟墊置妥,便能保持木魚的共振。
木魚在民間音樂與國樂的敲擊樂器中亦都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國樂現今較常使用的是一套5個不同大小的木魚,以支撐架將木魚固定好,並按木魚的大小和高低音來排列;近代亦有生產商嘗試製造如西樂中的鐃鈸,研製出一套有固定音高的木魚群,但並不流行。
木魚於二十世紀亦引入在西方音樂中,不過它名稱在不同國家上有很大的差異,初期分別有稱為「Wooden Block(s)」、「Temple Block(s)」、「Chinese Wooden Block(s)」等不同的叫法,後來慢慢地形成了共識,「Wooden Block(s)」泛指方型小木箱式設計,而木魚則稱為「Temple Block(s)」、「Chinese Temple Block(s)」或「Chinese Wooden Block(s)」,[1]但後者則除了個別英國作曲家(如布烈頓)外,近代已經甚少再使用這個名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