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之前的幾個世紀,朝鮮半島一直處於統一狀態。朝鮮半島南北分治的起源可追溯到日治時期(1910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抗擊日本盟國領袖在日本投降後考慮了朝鮮半島的未來問題。同盟國領導人達成共識,朝鮮半島宣告獨立,但將被置於國際託管之下直至它們認為朝鮮半島人已做好自治準備。除這份相當含糊的協議外,朝鮮半島的未來還有許多不確定性。[1]:5-17

Thumb
圍繞「三八線」的朝韓非軍事區地圖
Thumb
從1945年到1950年,朝鮮半島沿北緯38度線劃分,從1953年至今,沿「停戰線」劃分
Quick Facts 諺文, 漢字 ...
朝鮮半島南北分治
諺文한반도 분단
조선반도 분단
남북 분단
漢字韓半島分斷
朝鮮半島分斷
南北分斷
文觀部式Han Bando bundan
Nambuk bundan
馬-賴式Han Pando pundan
Nampuk pundan
Close
Quick Facts 朝鮮半島歷史系列條目 ...
Close

因此,隨着1945年盟軍占領朝鮮半島,至此朝鮮半島進入分治時期。按照達成的協議,在戰爭的最後幾天,蘇軍美軍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占領區。根據該協議,蘇軍於1945年8月占領朝鮮半島北部,美軍於1945年9月占領朝鮮半島南部。[1]:37-45

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背後的一個隱含假設是,這只是臨時措施,直至朝鮮半島託管協定生效,從而在該領土上建立統一國家為止。隨後,1945年12月的莫斯科外交部長會議達成一項涉朝鮮半島的託管協議(有效期五年)。但由於冷戰開始以及國內外各種因素(包括朝鮮半島人對託管的反對),故美蘇在未來兩年內就實施託管而進行的談判無法進行,從而為在朝鮮半島重建一個統一國家而制定的協議成了一紙空文。[1]:45-154

因此,朝鮮半島問題被轉交聯合國處理。1948年,在聯合國的決定未能得到蘇聯支持後,聯合國監督的大韓民國制憲國會議員選舉僅在美國控制區(北緯38度線以南)舉行。美國扶持的李承晚贏得了大選,而蘇聯扶持的金日成鞏固了其在蘇聯占領區(北緯38度線以北)的地位。此舉導致大韓民國於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建國、隨後(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朝鮮半島北部建國。美國支持南方,蘇聯支持北方,雙方都宣稱其擁有朝鮮半島的完整主權。

在多年的敵對後,1950年,朝鮮為以共產主義方式統一朝鮮半島而侵略韓國。隨後的朝鮮戰爭(從1950年持續到1953年)最終以僵局告終,截至目前,朝韓一直被朝韓非軍事區分離。

2018年4月27日,時值南北韓高峰會期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韓國總統文在寅通過《平壤共同宣言》。同年晚些時候(9月朝韓首腦會議之後),兩國採取若干行動以統一邊界(例如拆除警衛哨所和設置緩衝區以防止衝突)。2018年12月12日,朝鮮人民軍大韓民國國軍的士兵首次跨過軍事分界線進入對方的領土。[2][3] 2022年尹錫悅出任韓國總統後,兩韓關係再度陷入敵對。

歷史背景

日治時期(1910年-1945年)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時,大韓帝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並於1910年被日本吞併朝鮮高宗朝鮮純宗亦先後遭到廢黜。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朝鮮半島廣大民族主義者和激進組織湧現為爭取獨立而向日本當局鬥爭。這些團體的觀點,方法分歧很大,他們也因此無法團結起來反抗日本統治。[4][5]:156–160在中國流亡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亦未得到廣泛認可。 :159–160

二戰

Thumb
呂運亨於1945年8月16日在京城府籌備朝鮮獨立委員會上發表的演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的1943年11月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一致認為日本「應該失去它用武力征服的一切領土」。在會議結束時,三國(美國英國中國)宣布:「銘記(日本對)朝鮮半島人民的奴役,……決定朝鮮將在適當時機成為自由和獨立的國家。」[6][7]羅斯福提出了對朝鮮半島實行託管的想法,但未能得到他國同意。羅斯福在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和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對斯大林提出該方案。斯大林雖不同意,但主張託管期不應過長。[5]:187–188[8]

在德黑蘭和雅爾塔會議上,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斯大林答應在歐洲戰爭勝利後的兩到三個月內加入同盟國並介入太平洋戰爭。1945年8月8日(即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後兩天,但在對長崎投下第二枚炸彈之前),蘇聯對日宣戰[9]戰爭初期,遠東蘇維埃總司令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呼籲朝鮮半島人民對抗日本,並稱「自由和獨立的旗幟在首爾[註 1]升起」。[10]

Thumb
1945年12月,朝鮮半島南部的居民舉行抗議盟軍託管之遊行

蘇聯軍隊迅速前進,美國政府急切希望占領整個朝鮮半島。1945年8月10日,兩名年輕軍官(既迪恩·拉斯克和查爾斯·波涅斯特)被調入美國占領區。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工作且毫無準備,他們使用《國家地理雜誌》地圖確定以北緯38度線作為分界線。他們選擇它的理由是:它將朝鮮半島分割了約50%(但將首都京城府置於美國控制範圍,且沒有諮詢朝鮮半島的專家)。兩個人不知道四十年前,日本十月革命前的俄羅斯曾討論過在同一時期分治朝鮮半島。拉斯克後來說:「如果他知道,他『幾乎可以肯定』會選擇另一條經緯線」。[11][12]他們把2500萬朝鮮半島居民以9:16的比例劃分給蘇聯和美國。[13]魯斯克說:「即使蘇聯不同意,即使這條(38度)線比美軍實際能夠到達的更北,……我們認為將朝鮮半島的首都劃入美軍責任範圍內很重要」。他指出,他「面臨着可立即調用的美軍十分稀缺以及時間空間因素問題,這將使得在蘇軍進入該地之前難以到達很遠的北方」。[14]令美國人驚訝的是,蘇方立即接受了分治提案。[10][15]該協議已被併入日本一般命令第一號(1945年8月17日批准)。

蘇軍於8月14日開始兩棲登陸朝鮮半島,並迅速占領了朝鮮半島東北地區,8月16日登陸元山[16]8月24日,紅軍到達第二大城市-平壤[15]

自1945年8月開始以來,末任朝鮮總督阿部信行將軍已與許多有影響力的朝鮮半島人建立聯繫以準備移交權力。在整個八月,朝鮮半島人民組織了人民委員會分支機構參加「朝鮮建國準備委員會」,左翼政客呂運亨行使主任一職。1945年9月6日,代表大會在京城府召開,成立朝鮮人民共和國,但僅存在了極短的一段時間。[17][18]本着協商一致的精神,提名當時流亡美國的保守老年政治家李承晚為韓國首任總統。[19]

二戰後

分治(自1945年9月2日起)

蘇聯對朝鮮半島北部的占領

Thumb
1945年10月14日於平壤舉行的歡迎紅軍慶祝活動

蘇聯軍隊進入平壤時,他們在朝鮮民族主義者曹晚植的領導下找到朝鮮獨立預備委員會的一個地方分支。[20]蘇聯軍隊允許這些「人民委員會」(對蘇聯友好)行使職能。1945年9月,蘇聯當局頒發「紅軍獲勝」貨幣。[10]1946年,捷連季·福米奇·什特科夫上校上任後開始遊說蘇聯當局尋求資金以緩解經濟不景氣的局面。

1946年2月,北朝鮮人民委員會(臨時政府)在金日成領導下成立。他們在戰爭末期長期在滿洲與蘇軍一起訓練。1946年3月,臨時政府頒布一項全面的土地改革計劃:將原屬日本人和及其合作者的土地重新劃分給貧農[21]。在人民委員會的組織下,廣大貧民和農民,工人組織起來,在全國範圍內發動土地革命,摧毀舊土地階級。地主只能保留與曾經租過土地的貧窮平民相同數量的土地,從而使土地分配更加平等。朝鮮半島的土地改革暴力程度低於。援引美國官方消息稱:「從所有方面看,前村長被改造為政治力量,沒有採取流血行動,但仍採取了極其謹慎的態度以防止他們得到權力」[22]。農民反應積極,但也有臨時政府合作者,前地主和基督徒離開北方,其中一些人在後來成立的韓國政府中獲得了職位。根據美國軍政府消息,有40萬朝鮮半島人以難民身份離開北方[23]

重點行業被國有化。北部地區的經濟狀況幾乎與南部地區一樣糟糕,因為日本殖民者將第一第三產業集中在南部,並將第二產業集中在北部。

蘇聯於1948年從朝鮮半島撤軍。[24]

美國對朝鮮半島南部的占領

Thumb
1945年9月9日,日本將總督府移交給駐紮在京城府美軍

由於美國政府擔心蘇聯的擴張加之日本朝鮮總督府發出「權力架空」警告,所以美軍提前三日登陸。[5]1945年9月7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宣布,中將約翰·R·霍奇將負責管理朝鮮半島事務,霍奇第二天隨部隊在仁川跳傘。由於缺乏明確指示或華盛頓特區的主動行動,麥克阿瑟作為駐日盟軍總司令在1945至1948年間管理朝鮮半島南部參謀長聯席會議國務院沒有為麥克阿瑟提供任何統治朝鮮半島的計劃。在軍管期間,霍奇直接向位於東京的麥克阿瑟和盟軍總部報告,而不再向華盛頓特區報告。與1945至1952年間美國占領日本時期的和平穩定相比,美軍占領的三年期充滿混亂和動盪。霍奇和他的第二十四軍經過了戰爭(而非外交方面的訓練),並與在後殖民時期出現的各種政治團體(前日本合作者,親蘇共者,反蘇共者,右翼團體,韓國民族主義者)進行談判。1945年末,位於遠東地區的軍隊或國務院中,沒有任何美國人能夠使用韓語,當地民眾笑稱「駐朝翻譯官如何控制朝鮮半島南部」。[25][26]位於中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派遣了一個代表團和三名口譯員幫助霍奇,但他們拒絕與美方會面。[27]同樣,霍奇拒不承認新組建的朝鮮人民共和國及其人民委員會,並於12月12日將其列為非法組織。[28]

1946年9月,廣大勞動人民發起反軍政府示威。但很快就遭到鎮壓,預定於當年10月的韓國臨時立法議會選舉未受到影響。

曾經擔任臨時政府總統,後在美國擔任親韓遊說者的反共分子李承晚成為南方最傑出的政治人物。李承晚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當局放棄託管談判,並在南部建立大韓民國政權。[29]1947年7月19日,末位致力於雙方對話的高級政治家呂運亨被19歲男子韓智根暗殺,他是朝鮮最近的難民,他是一名脫北者,是民族主義右翼組織的活躍成員。[30]

占領政府後被新成立的大韓民國政府取代,當局對左翼分子發動多次軍事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有三萬[31]至十萬人被殺(傷亡最多的是濟州四·三事件)。[32]

美蘇聯合委員會

1945年12月,在莫斯科會議上,同盟國批准四國參加朝鮮獨立前託管(持續五年)。但諸多朝鮮半島民眾在會後要求立刻獨立。但與蘇共緊密結合的朝鮮共產黨支持這個方案。[33][34]據記者費奧多爾·特特斯基稱:1945年的文獻表明,蘇聯政府沒有永久性分裂的計劃。[19]

美蘇共同委員會韓語미소공동위원회於1946年和1947年間舉行會議致力於建立統一政權,但由於冷戰對立和朝鮮半島民眾反對託管而未能得到進展。[35]1946年,蘇聯提議呂運亨作為朝鮮半島領袖,但遭美國拒絕。[19]同時,兩地之間的鴻溝加深。占領國政策差異導致政治兩極化和南北人口遷移。[36]1946年5月,擅自越過北緯38度線被列為犯罪行為。[37]在1947年9月的聯合委員會最後一次會議上,蘇聯代表捷連季·福米奇·什特科夫(蘇聯人)提議雙方都應撤軍,並給予朝鮮半島人民組建獨立政權的機會。但仍被美國拒絕。[38]

聯合國干預與獨立政府成立

Thumb
韓國在1946年支持美蘇聯合委員會的示威遊行
Thumb
韓國於1948年5月10日舉行的大選
Thumb
1948年8月15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與李承晚總統在權力交接儀式上

由於聯合委員會對朝鮮半島問題未能得到任何進展,美國於1947年9月向聯合國提出了這個問題。而蘇聯反對聯合國介入此事。[39]聯合國於1947年11月14日通過的一項決議要求:

蘇聯抵制該決議且不認為它具有法律效力。亦認為聯合國無法保證選舉的公平性。故聯合國決定只在朝鮮半島南部舉行的選舉進行監督。[40][41]此舉違背委員會主席K.P.S. Menon的報告(該報告反對重新選舉)。[42]朝鮮臨時委員會的一些代表認為:南部條件給右翼候選人帶來不當優勢,但仍被否決。[5]:211–212

許多朝鮮半島民眾認為舉行獨立選舉的決定不受歡迎,他們理所當然地將其視為全島永久分裂的序幕。抗議該決定的罷工潮於1948年2月開始。[37]4月,濟州島民發動示威以對抗該國迫在眉睫的分裂。韓國軍隊出兵鎮壓。他們殺死了數以萬計的居民,據估計,韓國軍隊燒毀了七成的村莊。[43]起義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再度出現。[44]

1948年4月,南北組織會議在平壤舉辦。南部政客金九金奎植出席會議並抵制聯合國在朝鮮半島南部的選舉,而其他政客和政黨支持了他們對聯合國選舉的抵制。[5]:211,507[45]會議要求建立聯合政府並讓外軍撤出。[46]李承晚和霍奇對此表示譴責。次年,金九遭到暗殺。[47]

1948年5月10日,南方在廣泛的暴力和恐嚇中舉行大選。同時也遭到了李承晚的反對者的抵制。[48]8月15日,大韓民國接管美國控制區,李承晚擔任第一任總統。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金日成首相

1948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批准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的報告,並宣布大韓民國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權」。[49]但是,朝鮮臨時委員會的成員中無人認為此選舉建立了一個合法國民議會。在該委員會有一名澳大利亞政府代表宣布對此選舉「不滿意」。[48]

朝鮮半島南部的動亂仍在繼續。1948年10月,麗水-順天事件發生,部分國軍軍團拒絕鎮壓,該叛亂更是延及政府。[50]1949年,李承晚政府設立國民保導聯盟韓語국민보도연맹以關注其政治對手。保導聯盟的大多數成員都是無辜的農民和平民,他們被迫加入該機構。[51]成員在朝鮮戰爭初期被處決,連親人也遭到牽連。1949年12月24日,韓軍屠殺了被疑似共產黨同情者或與他們相關的聞慶平民,並將事件起因歸咎於共產黨[52]

朝鮮戰爭

Thumb
北緯38度線上的馬里蘭國民警衛隊第231運輸卡車大隊的士兵

朝鮮半島統一1000餘年以來,民間普遍認為這兩個政權都具有爭議或為臨時政府。從1948年直到1950年6月25日內戰爆發,兩國的軍隊在北緯38度線發生了一系列流血衝突。1950年,當朝鮮人民軍攻入韓國發動朝鮮戰爭時,衝突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干預以保護韓國,並派遣了一支由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朝鮮占領韓國大片地區後,金日成當局為讓朝鮮半島統一,實施工業國有化,土地改革和重建人民委員會[53]

當聯合國的干預被認為是恢復原本的國界(即北緯38度線)時,李承晚認為,朝鮮的進攻已毀滅邊界。聯合國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也表示,他打算統一朝鮮半島,而不僅僅是將朝鮮軍隊打回邊界[54]。朝鮮占領韓國領土約九成時聯合國軍和美軍通過仁川登陸發動反擊,隨之朝鮮人民軍被趕出韓國,韓國軍隊於10月1日越過北緯38度線,一周後又跟隨美國和其他聯合國部隊向北推進,沒有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出的警告:如果美軍越過邊界,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會干預[55]。大韓民國在占領朝鮮時,其政府亦試圖統一朝鮮半島,韓國國家警察則對民眾進行政治灌輸[5]:281–282。當美軍進一步進攻朝鮮時,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反擊,將美軍趕回南方。 1951年,戰爭在北緯38度線附近基本結束,雙方開始考慮停戰。但李承晚要求繼續戰爭直至在他的統治下統一朝鮮半島[56]。而方面提議以北緯38度線為基礎劃分停戰線,但聯合國方面提議以雙方領土為基礎劃分停戰線,認為在軍事上是有充足的理據[57]。美國人提出的聯合國立場違背了談判產生的共識[58]。最初,美國人提出了一條穿越平壤的邊境線,該路線距原有邊境線北端很遠[59]。雙方的分歧讓談判進程曲折而漫長,中朝方面最終同意在軍事分界線上劃分邊界,而非在北緯38度線上劃分邊界[60]

停戰

Thumb
從太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韓國在太空中的亮度明顯強於朝鮮(攝於2016年)

戰爭持續三年後,《朝鮮停戰協定》最終簽署。朝韓雙方同意在國境線周邊地區建立一個寬4公里(2.5英里)的緩衝區(稱為朝韓非軍事區,簡稱DMZ)。這個新邊界公布了戰後的雙方領土,對角線平行於北緯38度線。李承晚拒絕接受停戰協定,並繼續敦促韓軍武統朝鮮半島。[61]儘管雙方都為統一祖國做出了努力,但戰爭使朝鮮半島分裂持續極長時間,並導致了美韓之間的永久聯盟以及美國在韓國的永久駐軍[62]

根據《朝鮮停戰協定》規定,1954年舉行的一次日內瓦會議談及了朝鮮半島問題。儘管許多有關國家作出了努力,但到會議結束,也沒有宣布在朝鮮半島建立統一政權的任何決議。

《停戰協定》促成了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的成立,該機構負責監督停戰協定的執行狀況。自1953年以來,瑞士軍[63]瑞典國防軍[64]是長期值守在非軍事區的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成員。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是朝鮮選擇的中立國,這些觀察員在東歐民主化後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朝鮮遂驅逐了兩國的觀察員。[65]

停戰後的朝鮮半島南北關係

Thumb
文在寅與金正恩在朝韓分界線握手

戰後,朝鮮半島一直處於分裂狀態。朝韓亦處於衝突狀態,雙方都聲稱自己是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府。零星的談判未能在實現統一方面取得持久進展。[66]

1998年金大中出任韓國總統後,韓國政府開始推行陽光政策來改善朝韓關係,金大中本人也在2000年6月訪問平壤,成為首個踏上朝鮮領土的韓國總統。2003年出任韓國總統的盧武鉉也繼承了前任金大中的陽光政策。但在2008年李明博出任韓國總統後,韓國政府停止了陽光政策,朝韓關係開始惡化。之後在2010年發生延坪島炮戰天安號沉沒事件,朝韓關係進一步惡化。

2018年4月27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韓國總統文在寅朝韓非軍事區舉行會晤。二人簽署的《板門店宣言》呼籲結束邊界附近的長期軍事活動並實現朝鮮半島統一。[67]

2018年11月1日,雙方在非軍事區建立緩衝區以結束陸海空敵對行動。[68][69]緩衝區覆蓋範圍為:德積島北部延伸到西海(黃海)鳥島南部、東海(日本海束草市北部和通川郡南部[68][69]。此外,禁飛區亦未建立[68][69]

2022年5月10日,韓國第20任總統尹錫悅就職,並強調其任期內將擴大美日韓之間的合作,並對中朝採取更強硬的態度。[70][71]

2022年10月24日,南北韓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互相開火示警。[72]

2022年12月26日,朝鮮無人機越界侵犯韓國領空,在韓國首爾仁川江華等地上空飛行約7小時。韓國軍隊雖實施了射擊等應對作戰,但未能命中目標。[73]

2023年1月17日,南韓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朝鮮勞動黨八屆六中全會上將韓方界定為「明確的敵人」。[74]2023年2月16日,韓國國防部發佈2022年版《國防白皮書》,明確指出「北韓政權和北韓軍是我國(大韓民國)的敵人」,是時隔六年再次出現「北韓是敵人」的表述。[75][76]

2023年2月24日,韓國統一部表示過去兩年,南北之間人員往來完全中斷。[77]

2024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布放棄統一,將大韓民國視為敵對國家。

流行文化

電視節目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