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朝開國戰爭,是明朝對元朝殘餘勢力(雲南的把匝剌瓦爾密和遼東的納哈出)及周圍地方割據勢力的戰爭[參1]。除漠北草原和西藏等地外,大致繼承了元朝領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5月10日) |
元朝末年爆發了以紅巾軍為主的民變。而朱元璋趁勢崛起於江淮地區,到了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相繼攻滅在江南稱漢帝的陳友諒和在東南沿海的吳王張士誠,又消滅盤踞在浙東的方國珍。[參2]。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率軍北伐[參3][參4],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達、常遇春率領明軍攻入元大都,改大都為北平[參5],隨即移師西向,陸續攻取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參6]。
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因元朝殘餘勢力不斷在北部邊疆騷擾,朱元璋又命常遇春率軍北伐,攻克元上都開平,常遇春因病卒於軍中。第二年,朱元璋命徐達、李文忠再分道出征沙漠,攻克應昌[註1]。暫時穩定了北方形勢。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命湯和和廖永忠消滅在浙江盤踞的方國珍勢力,後率軍攻入福建境內,在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攻入延平(今南平),福建地方勢力皆降。同年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和朱亮祖從福建海道進攻廣東,與先遣由湖南征廣西的楊璟和江西贛州衛指揮使陸仲亨部互為犄角,進軍兩廣。同年三月,楊璟攻克全州(今屬廣西)、武岡(今屬湖南)等地。同年四月,廖永忠率部抵廣州,元廣東行省左丞何真勢窮出降。諸路明軍進入廣西,一直到同年七月,相繼攻取未下州縣[參2],江南全部統一。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湯和率軍攻入四川,消滅明升[註2]的割據勢力。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藍玉、沐英有率領明軍攻入雲南,滅故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第二年乘勝進軍,攻克大理,雲南平定[參1]。
明朝建立後的第二年,朱元璋就派人到青藏高原地區,要求藏區各地僧俗和首領上繳元朝時期所賜的舊印,由明朝重新任命並頒發新印,並對他們加以安撫,並鞏固他們在地方的地位[參7]。然而明朝的勢力僅位於青海,並未達到藏區腹地。衛藏等地早在元朝滅亡前就已被帕木竹巴王朝所統治[參8]。據明朝史料記載稱,洪武五年(1372年)元朝最後一位攝帝師(即代理帝師)喃加巴藏卜首先宣布歸順明朝,明朝中央政府封他為熾盛佛寶國師,並賜玉印一顆。喃加巴藏卜先後向明朝推薦了元朝時期在衛藏地區的舊官員一百多名,明朝中央政府都分別授給他們各級官職[參9]。此人在西藏史料中沒有記載。
隨後,西藏各地僧俗地方勢力,到明朝首都南京,請求其冊封,明朝對歸順的僧俗一律授以新的官職。對於西藏宗教,明朝採取尊崇扶植,對各教派一視同仁的「多封眾建」政策。就是對據有一定威信的佛教各派領袖人物都賜加封號。明朝中央政府一共敕封過三大法王和五個王,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學家稱「明封八王」[參10]。
明朝在甘、青、川、滇等區建立各級土司,共設置都指揮使司二、指揮使司一、宣慰使司三、招討司六、萬戶府四、千戶所十七,各設官撫治。同時還建立了朝貢制度[參11][參12]。國際藏學家普遍認為明朝與西藏僅限於朝貢關係,明朝也將西藏列為朝貢國[參13]。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馮勝、傅友德、藍玉進攻遼東,迫降故元太尉納哈出。至此,除了漠北沙漠和西域等地外,全國已經基本為明朝控制[參1]。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在捕魚兒海[註3]擊敗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同年,脫古思帖木兒被殺,其餘部降明朝[參2]。北元滅亡後,蒙古已經成為了「邊患」,而不再是前一個中原王朝的殘餘勢力[參14][參15]。
明朝開國戰爭從公元1367年到1387年,經20多年的戰爭,大致繼承了元朝領土。朱元璋針對元朝勢力受到削弱,而其他作戰對象也是各據一方,採取各個擊破,顯示了朱元璋本人的用兵才能和駕馭將帥的能力[參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