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日本的佛教教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淨土宗是漢傳佛教中的淨土宗傳入日本後,形成了一系列希望透過信仰阿彌陀佛而得救的獨特宗派,包括時宗、融通念佛宗、以及從淨土宗分立出的淨土真宗。
淨土思想傳入日本可追溯到飛鳥時代。當時,中國製造的阿彌陀佛像和淨土變相圖陸續傳入日本,於推古十五年(公元 607年)隨遣隋使入隋,求法三十餘年的僧人惠隱從中國攜回大量淨土經典,在宮中多次開講《無量壽經》,使阿彌陀佛的信仰在皇室和貴族社會間萌芽。至奈良時代中期,淨土三經和中國、新羅諸師的註疏,也全部傳入日本。這一時期的淨土信仰,主要體現在抄經、造像、立塔、建院等活動中,模仿唐代淨土變相製作的「當麻曼陀羅」、「智光曼陀羅」等淨土藝術品也盛極一時。這些崇拜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追薦亡者冥福,對象也集中在皇室與貴族社會內部[1]。隨着入唐學問僧陸續回國,南都六宗中三論宗智光,華嚴宗智憬、法相宗善珠等受到中國佛教的影響,紛紛為《無量壽經》注釋、撰疏。
十世紀後,日本的淨土思想出現了轉型,由禳災延福的祈禱佛教向厭離穢土、追求淨土的念佛法門轉化。這是由藤原攝關政治的專制、國家律令的破壞和社會秩序的混亂帶來的。十世紀中葉起,水、火、旱災及地震頻發,瘟疫流行。生活在痛苦中的民眾願意接受末法信仰;沉浮不定的貴族階層也把自己的最終命運託付予往生極樂世界。
847年日僧圓仁從唐朝求法歸來。在唐期間,他曾於五台山竹林寺修習盛行於唐的法照「五會念佛」(在日本亦稱為引聲念佛),並攜回法照撰著的《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贊》。仁壽元年(公元851年),圓仁首次在比叡山將五台山念佛三昧之法導入先前最澄傳入的常行三昧,傳諸弟子,使之與法華三昧並為比睿山教團的必修課業。天台淨土教日趨興隆。至圓仁門下的良源時代,日本天台宗中以念佛為主的常行三昧取代了法華三昧,成為天台宗修行的主流方式。良源在橫川建立「常行三昧堂」,並撰著《極樂淨土九品往生義》,構造了天台淨土教的思想、理論體系。
當時以藤原氏為代表的貴族階層流行觀想念佛。永承七年(公元1052年)藤原道長之子賴通將其宇治山莊的別墅改建為佛寺,更名為平等院,院中依佛教末法之境,在蓮池西側建造阿彌陀堂,於中供奉「阿彌陀如來」與51尊「雲中供養菩薩像」[2],金碧輝煌、華麗無比,彰顯了藤原氏族為代表的貴族所憧憬的極樂世界。而在下層社會,流行持名念佛為主的信仰。以空也為代表的僧人脫離顯密教團,在市井中顯身,鼓吹稱名念佛。空也遊歷各地,通過架橋、修路、掘井等各種社會實踐傳播,普及此信仰,世稱「市聖」、「阿彌陀聖」。[3]
良忍原是天台宗高僧,在二十餘年的修行生活中,苦行精進。在1044年5月15日,他在念佛三昧中親見阿彌陀佛,獲得教誨:「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億萬百遍,功德圓滿」,遂大徹大悟,創立了融通念佛的法門。他吸收天台之『一念三千,十界互具』、華嚴之『圓融無礙,相即相入』的教理,而主張一人所唱的念佛功德與眾人所唱的念佛功德相互融通,而念佛一行亦與一切萬行相通,一切功德圓滿,乃得往生淨土。良忍的這一思想體現了庶民的宗教精神,組織起信仰共同體來分享個人的救度,就是這一精神的宗旨。良忍之後,融通念佛的法門逐漸中衰。直至十七世紀,僧人大通通過他修行時代的學佛歷程, 建立一個將戒律為基礎,台、賢為兩大支柱的淨土宗派。這一宗派受明末清初傳入的黃檗宗影響很大,大通引用宋後的台、賢、禪、律文獻來支持一融合性的教義,[4] 而幾乎不引用日本淨土教的大師, 特別是與曇鸞、道綽、善導等隋唐淨土大師有關的著作。在這一點上融通念佛宗有一種「內華外和」的色彩,內涵上與元明之後的中國淨土宗很相似。
融通念佛是一種結合了自力和他力的信仰,而日本其他的淨土信仰,正在朝着感應「純他力」,也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願力的方向前進。
法然上人原係天台宗僧人,為尋求解脫捷徑,發現「信願念佛」法門,創立日本淨土宗,這使得淨土信仰在日本擺脫了「寓宗」的形式,正式以獨立的姿態與佛教各派並列。法然開宗創教,偏依中國初唐善導大師,因此尊奉其為淨土宗高祖。和中國淨土宗不同的是,日本淨土宗嚴格地排除善導淨土思想以外的任何佛教思想, 即便是法然出身的天台宗思想也不例外,以求專一的修行。日本淨土宗依照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念佛往生,由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依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就能感應往生淨土作為修行的方法。法然的《選擇本願念佛集》論述了這一觀點。
而由法然弟子親鸞建立的淨土真宗則倡導一種純他力的淨土思想,他所主張的本願念佛,唯憑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以及《觀無量壽經》中的觀點——即使五逆十惡之人,在臨終時只要對彌陀淨土有足夠的信心願望也能往生,而且不期來迎。淨土真宗不禁僧人娶妻食肉,親鸞本人就娶妻生子。
一遍上人創建的時宗也屬於淨土系的宗派。因《阿彌陀經》有「臨命終時」一句,一遍想到人生無常,時時在生滅之中,故『平生』與『臨終』等無差別;為表此意及念佛本旨,遂將自己的宗派命名為時宗。一遍攜勸進帳(為勸人念佛而設的登錄名簿)與念佛札,於十六年間,游遍日本六十餘州,勸人念佛,人稱『遊行上人』。
良忍、一遍、親鸞的教法都雜夾着民間信仰的色彩,因此廣泛受到民眾的歡迎。直到今日,淨土宗和淨土真宗仍然屬於日本佛教最大的三個宗派。[5]
與上述脫離天台宗自創宗派的僧人不同,真盛上人在天台宗內部弘布淨土法門。真盛原是兼學台密二教的台宗高級僧侶,有感當時僧風頹唐、社會墮落的狀況,他於文明十五年(1483年)到黑谷的青龍寺隱居,每日稱名念佛六萬遍。他很認同源信《往生要集》所說的「大菩提心,護三業,深信至誠,常念佛、隨願決定生極樂」的教導。日後他為人說法時,注重的便是與此教導對應的圓戒和持名念佛這兩法門。真盛的門徒日後發展為天台真盛宗。
總本山
大本山
西山禪林寺派總本山
西山淨土宗總本山
淨土宗西山深草派總本山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