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疆人民劇場
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剧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疆人民劇場(維吾爾語:شىنجاڭ خەلق تىياتىرخانىسى),也稱南門人民劇場[網 1]、新疆藝術劇院人民劇場[網 2],是具有歐亞建築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劇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的地標,位於天山區。新疆人民劇場於1956年建成,1957年正式營業。此後幾經改造、維護,其主體結構和建築規模基本維持原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新疆人民劇場是新疆人民舉辦政治、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書 1]新疆人民劇場的管理機構為「新疆藝術劇院人民劇場(新疆人民劇場)」,是隸屬於新疆藝術劇院的事業單位。新疆人民劇場既承擔中國共產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重要會議、文藝演出、慶典、集會等活動;也接待文藝團體、區市各大廳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會議、演出、慶典、集會等活動;還開展文藝演出、電影放映、場地出租等經營活動;同時經營電影。[網 2]
Remove ads
建設
新疆人民劇場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建中路2號,解放北路與人民路交口的西南角。[書 2]:20-21其南側為一排餐廳和店鋪,正面是文化休閒廣場,西南側有新疆人民出版社、新華書店等。[書 3]
選址時此地為烏魯木齊市南門外廣場,新疆和平解放典禮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民族軍在此匯合。此地也是南關與烏魯木齊城內聯繫的樞紐,是市中心之一。為配合新疆人民劇場的建設,南門廣場中軸線後向南移動20米,與其東側的新疆人民劇場公用同一軸線。[書 2]:20-21建設之前,南門廣場東側是一片密集的民房,且每戶都有深約5、6米的水井,共計72口。這些水井曾給新疆人民劇場的設計帶來困難。[書 1][書 2]:40-42[刊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籌建時,決定建設一座標誌性政治、文化場所。新疆人民劇場的設計工作被提上日程。剛成立不久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工程處設計科負責設計新疆人民劇場,設計之初該場所名為新疆人民劇院。[書 2]:40-42科長劉禾田,其夫人、建築股股長金祖怡,責任工程師周曾祚、高征錄、楊敏等人共同設計了新疆人民劇場。設計科此前已有設計八一劇場的經驗。施工圖於1955年6月完成,其他圖紙於施工時補齊。新疆人民劇場的設計參考原型包括蘇聯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塔什干的納瓦伊劇院,北京市已建成的首都劇場、正在建設的天橋劇場等劇院、劇場,也參考新疆各地的古建築。[刊 1][刊 2]設計時,從喀什地區邀請兩位維吾爾族老匠人參與建築的多處紋樣模板雕鐫。[書 2]:27-32; 40-42
1955年8月,人民劇場正式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築工程第一師(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一師)一團施工建設。1956年,人民劇場設計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送展到當年的波蘭國際建築博覽會。劇場於這一年的12月中旬完工,並在1957年1月12日舉行了開幕典禮。1957年7月,新疆人民劇場正式運行。[網 2]新疆人民劇場的建設總投資385萬元人民幣。[書 4]
使用運營
新疆人民劇場設置的劇社與書屋
新疆人民劇場建成至1980年代初,一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大政治、文化活動的舉辦地。在新疆人民會堂建成以前,如多屆的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等重要會議將新疆人民劇場作為主會場。朱德、劉少奇、陳毅、賀龍、王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自治區領導人曾在此出席會議或觀看表演。來自俄羅斯、美國、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劇團及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等中國大陸藝術團先後在新疆人民劇場舉辦過演出。[網 3]自建成到2025年,新疆人民劇場承接至少4000場各類藝術團體演出。[新 1]
1985年,新疆人民劇場的經營開始市場化,雖然其經營活動依然以文藝演出、召開會議為主,但也開始舉辦舞會、放映電影。《艾里甫與賽乃姆》等影片也將新疆人民劇場作為取景地。[書 1]不過,此時劇場的經營入不敷出。從1986年到1999年,因為無力支付採暖費用,新疆人民劇場進入「半癱瘓」運營模式:半年經營,半年歇業。劇場前的廣場更是管理混亂,白日遍布攤販,遮陽棚布亂置,夜晚則無燈光,漆黑一片,成為「連鬼都不敢來」的地方。[刊 3]期間,甚至有人提出將新疆人民劇場改用作桑拿洗浴場所,不過最終在劉合田等人的努力下,建築得以保全。[書 2]:57進入21世紀後,經歷數次修繕、改造的新疆人民劇場的經營得到改善。2005年,新疆人民劇場的電影放映收入與改造前相比提升20倍,並一度成為擁有烏魯木齊市首位電影票房的影院。[刊 3][書 5]2011年,新疆人民劇場的票房超過2100萬元人民幣,成為中國電影集團數字院線票房當年票房最高的影院。[書 6]許多電影會選擇新疆人民劇場作為其首映式的舉辦地,如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小馬鞭》等。[網 1][新 2]
2020年代開始,新疆人民劇場的經營範圍不再僅限於演出、會議、電影。2023年初,新疆人民劇場發布原創歌曲《南門》,歌曲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演員古麗巴努·艾爾肯演唱。[網 4]同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伊犁傳統冰淇淋製作技藝」申報單位之一的伊寧市古蘭丹姆乾果冰淇淋店在新疆人民劇場開設分店,並開設古蘭丹姆冰淇淋電影非遺工坊。[新 3][新 1]2024年開始,設駐場演出《喜劇魔術秀》《烏托邦脫口秀》等。新疆圖書館·人民劇場分館也於此時設立。2025年,新疆人民劇場開設南門劇社,也開始引入沉浸式戲劇、素描喜劇、單口喜劇、即興喜劇等新興演出形式。[新 1]同時,新疆人民劇場還會舉辦藝術展演季、藝術周、百姓舞台、文藝講堂等活動,以及配合《新疆人民劇場建築藝術展》《賡續紅色基因 共促文旅繁榮——新疆文藝發展七十年掠影》圖片展,開展旅遊研學項目。[新 4][網 5]
Remove ads
修繕保護
1975年,因國際代表團的到訪,新疆人民劇場增設貴賓室,並將南北兩側外廊增設混凝土花格,形成新的空間。1985年和1995年,人民劇場進行過兩次大型維修和粉刷。[書 2]:56-591999年開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開始修繕改造人民劇場,改善了劇場內外的環境,並完成亮化工程。同時更新包括SR-D在內的電影放映技術。[刊 3]在21世紀初期,新疆人民劇場自籌資金多次裝修改造。在入口處更換水晶吊燈、增設地暖系統、鋪設地磚、改置空調和排風系統。同時,引進中國大陸西北地區首個3D電影設備等技術設備。[書 2]:56-592014年,新疆人民劇場的室內外進行了一次粉刷和修繕保護。[網 3]
2019年,國家文物局開展新疆人民劇場修繕項目。修繕工程由新疆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新疆文物保護中心合作承接,由新疆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範欣擔任修繕工程的設計總負責人。此次修繕工程可被視為新疆人民劇場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修繕工程。重新設計、改善了歷次改造導致的風格雜糅、良莠不齊的情況,如將被影廳擠占的空間恢復;將二、三層PVC地板膠還原成水磨石地板;將中庭牆面、天棚按原色重新粉刷;將主入口比例、選材失調的門斗重新設計,升級舞台吊杆、燈光等。並增設無性別公共衛生間等可提升使用效率的設施設備。此時的新疆人民劇場有14個電影放映廳,所有銀幕為增益高亮度金屬銀幕。2021年2月,新疆人民劇場重新開放。[書 2]:63-96[刊 4][網 1]

Remove ads
2004年11月,新疆人民劇場被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列入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新疆人民劇場位列其中。2013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疆人民劇場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位列其中。[網 6]2018年11月,新疆人民劇場錄入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網 7]
建築與雕塑
新疆人民劇場的入口、屋檐細節、八邊形中庭(上)
二層、三層一角、休息室入口(下)
二層、三層一角、休息室入口(下)
新疆人民劇場為坐東朝西的磚石結構建築,占地面積近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9800平方米。主體建築地上三層,後部建築地上四層,建築高16米左右。一層層高近5米,二層層高超過3.5米,三層和四層、地下室層高均為3.3米。[書 2]:20-32[刊 5]新疆人民劇場頂部為穹窿圓形屋頂。[書 4]建築平面沿主軸線對稱,西立面為建築主立面,主入口位於此面,主入口處樹立有高大且鋪滿石膏裝飾的廊柱,門廊柱的柱式參考自維吾爾族古宅的木柱。東立面設計相對簡潔。南、北立面原為外廊,後新增混凝土花格圖案,使得南、北立面變化豐富。建築外牆、柱為水刷石抹面,存有石膏雕飾。[刊 1][書 2]:56
自主入口進入後,沿中軸線自西向東有八邊形中庭、序廳、觀眾廳、舞台等主要空間,其中觀眾廳可容納超過700位觀眾,舞台780平方米,主舞台台口寬14米、高8米、舞台深度超過18米。室外窗框、門廊外牆、室內天花、牆裙、石膏裝飾的色彩主要以維吾爾傳統建築中常用的綠色、藍色為基調。建築裝飾紋飾有維吾爾傳統建築中常見的植物枝葉、藤蔓、花卉等主題,也有中原傳統建築中常見的蓮花、寶瓶等主題。室內水磨石地磚以暗紅色、淺綠色為主,多塊地磚拼接、嵌套成菱形、三角形等幾何圖案。地面中庭地磚拼接成雪蓮花圖案。八邊形中庭、公共區域採用淺黃色牆面,湖藍色牆裙。觀眾廳牆面以湖藍色為底色,點綴有金色紋飾,白色石膏線勾勒邊界。舞台台口處色彩豐富。[書 2]:20-32; 36-37; 50-51; 59新疆人民劇場天棚主要採用24米跨鋼桁梁,側廳、觀眾廳前的序廳天棚採用新疆傳統建築中的密肋梁,加以中國傳統建築中雀替修飾細節。[書 1][書 4][網 1]
新疆人民劇場的浮雕《收葡萄》《哈薩克族牧羊女》《維吾爾族舞蹈》(上)
雕像《舞蹈》《彈唱》(下)
雕像《舞蹈》《彈唱》(下)
新疆人民劇場大門兩側分別立有《舞蹈》與《彈唱》兩尊雕塑,一層南、北的側廳牆上則有《收葡萄》《哈薩克族牧羊女》《維吾爾族舞蹈》三組浮雕,整座建築的窗框、門廊外牆、室內天花、牆裙都存有石膏雕飾。《舞蹈》與《彈唱》各高3.5米,表現的是一歌一舞的男女,男歌手彈着維吾爾族傳統樂器熱瓦甫,女舞蹈家表演着舞蹈。[書 2]:32-35; 50-55
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工程處設計科建築股成立了雕塑組(後改為建築藝術組),新疆人民劇場的雕塑皆由其創作。雕像《舞蹈》與《彈唱》、浮雕《哈薩克族牧羊女》主要由組長李宇翔設計製作,浮雕《收葡萄》和《維吾爾族舞蹈》主要由宋興華創作。製作雕像時,維吾爾族舞蹈家康巴爾汗·艾買提等對舞蹈的手型和舞鞋等方面提出建議。劇場內外的石膏雕飾則是先由維吾爾族民間藝人先雕刻拓印,後由專業人員在拓印圖案的基礎上翻制而成。其中浮雕《收葡萄》獲得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一等獎。[書 2]:32-35; 50-55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期間,兩尊雕像遭受破壞,雕像的鼻子、手指、衣飾等突起部分先是被砸毀,後兩尊雕像直接遭到丟棄。劇場內部浮雕、裝飾由劇場副主任相義保護:利用語錄牌、口號標語覆蓋住浮雕,才使得浮雕逃過一劫。1980年12月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中,烏魯木齊市規劃院技術員蔡美權提出「恢復人民劇場正門民族歌舞雕像」的提案,提案在1981年夏天被採納。李宇翔被邀請回新疆參與雕像的恢復工作,1982年10月,《舞蹈》與《彈唱》兩尊雕像重新立起。新立的雕像比原雕像高出超過1米,雕像的神態、姿勢與原雕像略有不同。[書 1][書 2]:32-35; 50-5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