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13年3月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計47處[1][2]。

評審階段及方法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評審工作從2009年開始,到2013年公布,共經過了三個階段[2]:
- 第一階段(2009年5月~2010年初),推薦項目的申報。各地共推薦了5573處申報項目。
- 第二階段(2010年7月~10月),遴選申報項目,確定初步推薦名單。以記名投票方式確定了3057處初步推薦名單。
- 第三階段(2010年10月~2013年1月),徵詢意見,確定推薦名單。最終確定1943處申報項目,另有47處申報項目與前六批國保單位相應項目合併,一併上報國務院。
2014年4月25日,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被增補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評審結果
第七批國保單位仍沿用第六批國保單位採用的分類法,其中:
在地域分布上,文物大省山西省以181處位居首位,其它如河南省168處、湖南省123處、河北省110處、江蘇省105處等省份也位居前列。湖南省、重慶市、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數量增長幅度較大。
與前幾批國保單位相比,第七批國保單位包含了較多的工業遺產、鄉土建築、文化景觀等新型文化遺產,少數民族地區文物數量也增長明顯。
第一至第七批國保單位總數為4296處。
列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