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斜長石(英語:Plagioclase)是長石的一種,是一種在地球上很常見且很重要的硅酸鹽礦物。斜長石並沒有特定的化學成分,而是由鈉長石和鈣長石按不同比例形成的固溶體系列。「斜長石」這個名稱來源於希臘語中的「傾斜的切面」,指其二向完全解理的兩個不同夾角。斜長石是兩種礦物的固溶體這一性質首先是由德國礦物學家約翰·海賽爾(Johann F. C. Hessel)於1826年發現的。在斜長石中,鈉原子和鈣原子可以在晶格中相互替代,按此兩種原子的比例可將斜長石繼續劃分成從鈉長石到鈣長石的不同子類。在地質樣品中,斜長石常因其易形成孿晶,以及表面由於解理形成類似唱片表面刻痕的性質被識別出來。
斜長石的比重在2.61至2.76之間,較正長石略大(後者的比重在2.54到2.57之間);斜長石的莫氏硬度在6到6.5之間[2]。
斜長石的化學成分常用鈉長石(%Ab)和鈣長石(%An)的百分比來表示;可以通過測量斜長石樣品的折射率來得到其化學成分。斜長石樣品的折射率可由全反射臨界角的測量得到;樣品的臨界角隨鈉長石的比例(%Ab)變化。依鈉長石和鈣長石的比例,斜長石類共分為6個礦物種:鈉長石、奧長石、中長石、拉長石、培長石和鈣長石[4]。斜長石的分類及其相應化學成分如下表所示(其中%Ab是鈉長石的比例,%An是鈣長石的比例):
鈉長石的英文名Albite語出拉丁文albus,意為「白色」,指其經常呈現出接近純白的顏色。鈉長石是一種相對常見且重要的造岩礦物,常與一些酸性岩石有關,如偉晶岩岩脈。鈉長石常與一些更罕見的礦物如電氣石和綠柱石一起成岩。
鈣長石由礦物學家Rose於1823年命名,其英文名源自希臘語「傾斜」,指其晶體結構屬於三斜晶系。鈣長石相對來說較為罕見,但常在基性鈣-鹼金屬深成岩中出現。
介於鈉長石和鈣長石之間的斜長石類型相互很相似,除非利用其光學性質,否則很難區分。
奧長石常見於花崗岩、正長岩、閃長岩和片麻岩。它常與正長石共生。奧長石的英文名來自於希臘語中的「小」和「破裂」,指其解理交角明顯不同於90°。日長石主要由奧長石(有時會有鈉長石)構成,有時中間會有赤鐵礦的小薄片。
拉長石是一種出現在偏基性岩石(如閃長岩,輝長岩,安山岩和玄武岩)中的特徵長石,經常與某些輝石或者角閃石共生。拉長石常因其變彩特性而顯出多種顏色,這一特性是由於光線在其晶體內部的片狀結構上折射所致。拉長石因為拉布拉多地區而命名;在這一地區的侵入性火成岩安山岩幾乎完全由斜長石構成,而拉長石是其中的一種重要成分。一些拉長石的變種在芬蘭被發現,並被命名為譜長石。
在地球上,斜長石是地殼的主要組成成分。在岩石學中也常被用於檢測火成岩的成分,起源以及演化。斜長石也是月球表面的主要組成成分[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