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傷寒(英語:Typhus),是由立克次體引起的傳染病[1],可分為:流行性斑疹傷寒叢林斑疹傷寒恙蟲病)與地方性斑疹傷寒鼠型斑疹傷寒[2][3]。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和皮疹。[4]症狀通常在接觸病原體後一至兩週出現[5]

Quick Facts 斑疹傷寒 Typhus, 類型 ...
Close

傷寒由細菌感染引起。流行性斑疹傷寒是體虱傳播的立克次體引起的,叢林型斑疹傷寒是恙滿幼蟲傳播的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鼠性斑疹傷寒是鼠蚤傳播的地方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引起的。[4]

斑疹傷寒沒有疫苗。預防方法是避免接觸傳播疾病的生物。[6][7][8]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環素抗生素。[5]流行性斑疹傷寒常於衛生環境差和擁擠的地方爆發[9],但現在已經少見了。[6]叢林型斑疹傷寒可見於東南亞、日本和澳洲北部。[8]鼠性斑疹傷寒見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7]

斑疹傷寒的記載至少可以追溯到1528年,源於希臘語typhus (τύφος) ,意指迷茫,用於形容患者受感染後的精神狀態。[10] 斑疹傷寒與傷寒是不同細菌引起的不同病症。[11]

病理學

流行性斑疹傷寒

流行性斑疹傷寒,又稱人蝨型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英語Rickettsia prowazekiiRickettsia Prowazeki)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屬於「人—蝨—人」傳播的疾病,人是唯一的宿主,體虱是傳播媒介,常流行於冬季或寒帶地區。普氏立克次體在體虱胃腸道上皮細胞中生長繁殖,經體蝨糞便排出體外,人是經由揉擠蝨糞或壓擠蝨子入叮咬處或表皮傷口而感染,有頭痛、畏寒、虛脫、發燒和全身疼痛的現象,第五至六天會出現斑點,有顯著毒血症,約發燒二週後症狀迅速消失而恢復,死亡率約10%~40%。此病可能復發,但復發症狀較溫和。近年來,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傳染已大為減少,主見於非洲

布里爾-津瑟病,又稱復發性斑疹傷寒,是延遲發病的流行性斑疹傷寒[12]

地方性斑疹傷寒

地方性斑疹傷寒,又稱鼠型(或蚤型)斑疹傷寒,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莫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Mooseri),又稱斑疹傷寒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 typhi)透過鼠蚤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印鼠客蚤是傳播媒介,人是受害者。屬於「鼠蚤」傳播循環,其臨床特徵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有頭痛、惡寒的情況,但病情輕、病程短,潛伏期為6~14日,死亡率極低。氯黴素及四環素為其特效藥物,病癒後的復發性低。地方型斑疹傷寒發病地區散佈於全球,多見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流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斑疹傷寒每年造成每百萬人中0.2人死亡[13]

20世紀大流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俄國內戰期間,流行性斑疹傷寒造成蘇俄境內200-300萬人死亡(1918年-1922年),約2000-3000萬人感染,是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14] 與此同時,在波蘭羅馬尼亞也出現了疫情。此次大流行是近代史上斑疹傷寒最大規模的一次爆發[15] 西方戰線為士兵特意建立了「除站(Delousing station)」以應對疫情,但東方戰線的疫情導致軍隊損失慘重,僅塞爾維亞就有15萬人受感染死亡。[16] 總體病死率在10%-40%之間,且該流行病也成為當時相關醫護人員死亡的主因。[16][17] 戰俘營中也有大量死亡。[18]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