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短吻鱷(學名:Alligator sinensis[註 1]),又稱揚子鱷中國鱷豬婆龍,古稱ㄊㄨㄛˊ [3]鼉龍,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之一,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太湖;模式標本產地為安徽蕪湖[4]。牠的表皮在中國古代是製造戰鼓的敲擊面和輕型盔甲的原材料。

事实速览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
揚子鱷
化石時期:3.6–0 Ma
上新世至今[1]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鱷目 Crocodilia
科: 短吻鱷科 Alligatoridae
屬: 短吻鱷屬 Alligator
種:
揚子鱷 A. sinensis
二名法
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英語Albert-Auguste Fauvel, 1879
Thumb
分布圖
異名
  • Caigator sinensis Deraniyagala, 1947[2]
关闭

特徵

Thumb
揚子鱷的頭部
Thumb
商代銅觥上的黃河鱷魚紋,出土於山西

揚子鱷與同屬的密河鱷相似,但是體型要小許多。成年揚子鱷體長很少超過2.1米,一般只有1.5米長。體重約為36公斤。牠

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

揚子鱷是所有鱷魚中唯一會冬眠的種類。[5]

揚子鱷性情溫和,聽到異響會主動逃離,通常不會傷害人類。[6][7]

保育情況

Thumb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揚子鱷

揚子鱷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CITES附錄I,IUCN則列爲極危中國大約圈養了10,000條以上的揚子鱷,主要在位於安徽宣城市的中國揚子鱷繁殖中心以及許多動物園裏。野生揚子鱷在長江中下游的江蘇浙江安徽等省,野外種群主要分布於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其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的破壞,數量可能不足200條,其中約有50條為成年揚子鱷。

中國典籍中的豬婆龍

聊齋志異》有說到:「豬婆龍,產於西江。形似龍而短,能橫飛;常出沿江岸撲食。或獵得之,則貨其肉於陳、柯。此二姓皆友諒之裔,世食豬婆龍肉,他族不敢食也。一客自江右來,得一頭,縶舟中。一日,泊舟錢墉,縛稍懈,忽躍入江。俄頃,波濤大作,估舟傾沉。」
在神話傳說中,龍跟蛇配出蛟(雙犄角為龍,單犄角為蛟),龍跟蛟配出豬婆龍,龍跟驢配出,龍與豬配出,龍與蜈蚣配出飛龍[來源請求]
明朝田藝蘅《留青日札·晏公廟》:「太祖渡江取張士誠,舟將覆,紅袍救上,且指之以舟者。問何神,曰晏公也。後豬婆龍攻崩江岸,神復化為老漁翁,示以殺之法。問何人,又曰晏姓也。」
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鼉》:「,與鱷魚為近屬,俗稱鼉龍,又曰豬婆龍。長二丈餘,四足,背尾鱗甲,俱似鱷魚,惟後足僅具半蹼。生於江湖,中國之特產也。」
小說《西遊記》第四十三回《黑水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中的主角小鼉龍便是豬婆龍。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