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戴維·蘭普頓(英語:David M. Lampton,1946年5月17日),是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現擔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系主任、亞洲基金會主席[1],1988年至1997年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1998年至2006年在尼克松中心及其後身國家利益中心中國研究項目,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曾擔任貝拉克·奧巴馬的中國政策高級顧問。[2]

戴維·蘭普頓

2014年3月中旬,藍普頓訪問臺灣,與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謝長廷會面;謝長廷告訴藍普頓,一個好的兩岸政策必須符合「臺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中國忍受」三個條件,且必須爭取到60%以上支持度才會穩定;藍普頓直接用中文回答,「完全同意」[3]

2014年7月,藍普頓說,臺海兩岸最高領導層建立制度化關係非常重要,關鍵問題仍在於兩岸領導人會面的頭銜和名義,他認為可以有些彈性;至於會面地點,如果接受第三地,1993年辜汪會談新加坡就是一個非常有用、且得到廣泛認同的地點[4]

2015年11月11日,藍普頓說,馬習會是一次非常積極的歷史性會見,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願意像過去那樣基於九二共識來看待未來的臺灣海峽兩岸關係,試圖為現行兩岸政策的延續奠定基礎,「這對美國利益來說是令人歡迎的,符合兩岸利益,符合美國利益,明顯也符合習近平所想的中國利益」;馬習會舉行了,不意味著未來兩岸關係一定不會有困難,但對美國而言意味著:當臺灣離開兩岸現狀太遠、成為不穩定因素時,即便是像小布希這樣的臺灣朋友也會站出來捍衛美國利益、維持現狀,「美國對於此次會面的正面反應就是一種顯示,即:我們的利益沒有改變;如果(臺灣)未來的政府像陳水扁那樣行事,那我們可能以跟我們以往反應那樣的方式再作反應」。藍普頓還說,對於蔡英文而言,在任何背景下講「一個中國」都困難,「未來或許會成為問題」[5]

Remove ads

著作

  • 《追蹤領導人:統治中國——從鄧小平到習近平》(2014年)
  • 《中國力量的三面:軍力、財力和智力》(2008年)
  • 《同床異夢:中美關係1989-2000》(2001年)
  • 《改革時代中國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制定:1978-2000年》(主編,2001年)
  • 《通向權力之路:當代中國的精英流動》(1986年)
  • 《現代中國的疾病政治》(1977年)
  • 《美中關係處在十字路口》(1993年)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