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格爾之亂是指從1820年開始至1828年止由白山派和卓張格爾率眾在新疆南部發動的叛亂。叛亂延續八年之久,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等城一度被攻陷。整個過程中浩罕出動軍隊逾萬人支持張格爾。最終被清朝所平定。

Quick Facts 張格爾之亂, 日期 ...
張格爾之亂
和卓之亂的一部分
Thumb
生擒張格爾
日期1820年-1828年
地點
結果 清朝勝利
參戰方

清朝


支持:

白山派


支持:

指揮官與領導者
道光帝
長齡
Mir Ghazanfur
張格爾
兵力
3萬餘人 約10萬人
Close

張格爾早年在喀布爾(今屬阿富汗)求學,欲恢復其祖先阿帕克和卓的統治。從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起,先後三次潛入南疆扇動叛亂。張格爾與浩罕伯克商定,事成之後,向浩罕割讓天山南路的喀什噶爾(今喀什市),並平分喀什噶爾等城的人口和財產。道光五年(1825)九月,清朝領隊大臣巴彥巴圖出兵200人進擊,未遇張格爾叛軍,竟殺害無辜的布魯特人民100餘人。此舉引起布魯特人民的憤怒,轉而支持張格爾叛軍。

道光六年(1826年),張格爾以禮拜其祖先麻札(墳墓)為名發動叛亂,[1]清廷派兵出擊,張格爾卻輕易突圍而出。這時各回民響應,日以萬計。張格爾把握時機進攻喀什噶爾(今喀什),先後攻佔喀什噶爾、英吉沙爾(今英吉沙)、葉爾羌(今莎車)、和闐(今和田)四城,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慶祥戰死殉國。此時浩罕亦出動軍隊逾1萬人支援張格爾叛軍。[2]清政府命伊犁將軍長齡與陝甘總督楊遇春、山東巡撫武隆阿、擴肅提督齊慎等調集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四川清軍3萬餘人,[3]於道光六年(1826年)十二月,三軍會師於阿克蘇,準備收復喀什噶爾等城。時值寒冬,道光帝諭旨特賞三人貂皮馬褂各一件。[4]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清軍主力西進,長齡親率滿漢步馬官兵2萬餘人,分前後兩路,前進討伐張格爾叛軍。清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在洋阿爾巴特、沙布都爾回莊以及阿瓦巴特等地擊敗張格爾叛軍。是年三月初一日收復喀什噶爾城,之後再接連收復英吉沙爾、葉爾羌與和闐等城。道光七年(1827年)八月,楊芳帶兵前往達爾瓦斯地方追拏張格爾,誤中埋伏,幾經鏖戰始得脫險。清廷以久未生擒張格爾本人深感不滿。[5]是年十一月,長齡和武隆阿遭革職留任,再以那彥成為欽差大臣,替代長齡籌辦善後事宜。十二月,清軍故布疑陣,透過間諜散播退兵的假消息。道光八年(1828年)初,張格爾中計,率領500騎兵出襲喀什噶爾城,中途被發覺而反向奔逃。楊芳伊薩克等人急馳追趕一晝夜,張格爾逃至喀爾鐵蓋山,僅剩30餘騎,棄馬登山。遭楊芳副將胡超、段永福伏擊生擒,解至北京,道光帝下令在午門舉行獻俘儀式,寸磔餵狗[6]

清廷為平此亂,所用多為嘉慶年間平定川楚教亂的老將,擁有一定的作戰經驗。此戰清廷用兵36000人、耗銀1000萬餘兩,[7]並徵集軍馬2萬餘匹,駱駝1萬餘峰,最終得以迅速平亂。[8]由於浩罕商人曾助張格爾作亂,清政府於道光八年(1828年)下令稽查在喀什噶爾等地有安家置產的浩罕人,分年驅逐。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