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佩茨(愛沙尼亞語:Konstantin Päts,1874年2月21日—1956年1月18日)是愛沙尼亞的政治家,1938年至1940年擔任該國總統。
康斯坦丁·佩茨 Konstantin Päts | |
---|---|
愛沙尼亞第1任總統 | |
任期 1938年4月24日—1940年7月23日 | |
總理 | 卡雷爾·恩帕盧 尤里·烏洛茨 約翰內斯·瓦列斯[Note 1] |
繼任 | 尤里·烏洛茨(流亡政府總理,實質履行總統職責) 倫納特·梅里(恢復獨立後) 約翰內斯·瓦列斯 (於蘇聯佔領期間以總理身份履行總統職責)[Note 1] |
愛沙尼亞臨時政府部長會議主席 | |
任期 1918年2月24日—1918年11月12日 | |
前任 | 職位設立 |
繼任 | 自己(臨時政府總理) |
愛沙尼亞臨時政府總理 | |
任期 1918年11月12日—1919年5月8日 | |
前任 | 自己 |
繼任 | 奧托·史特曼德曼 |
愛沙尼亞第2、4、11、14、16任國家長老 | |
任期 1921年1月25日—1922年11月21日 | |
前任 | 安茨·皮普 |
繼任 | 尤漢·庫克 |
任期 1923年8月2日—1924年3月26日 | |
前任 | 尤漢·庫克 |
繼任 | 弗雷德里希·阿凱爾 |
任期 1931年2月12日—1932年2月19日 | |
前任 | 奧托·史特曼德曼 |
繼任 | Jaan Teemant |
任期 1932年11月1日—1933年5月18日 | |
前任 | 卡雷爾·恩帕盧 |
繼任 | 揚·托尼松 |
任期 1933年10月21日—1934年1月24日 | |
前任 | 揚·托尼松 |
繼任 | 自己(總理) |
愛沙尼亞第6任總理 | |
任期 1934年1月24日—1937年9月3日 | |
前任 | 自己 |
繼任 | 自己(攝政總統) |
愛沙尼亞攝政總統 | |
任期 1937年9月3日—1938年5月9日 | |
前任 | 自己 |
繼任 | 卡雷爾·恩帕盧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利福尼亞省塔赫庫蘭納鄉 | 1874年2月23日
逝世 | 1956年1月18日 蘇聯俄羅斯特維爾州加里寧區布拉謝沃 | (81歲)
墓地 | 塔林 |
國籍 | 愛沙尼亞 |
政黨 | 國家人民聯盟 (1917–1920) 農民大會 (1920–1932) 定居者和小農聯盟 (1932–1935) |
配偶 | Wilhelmine ("Helma") Ida Emilie Päts (1901年結婚—1910年喪偶) |
兒女 | 2 |
母校 | 塔爾圖大學 |
專業 | 律師 · 新聞編輯 · 政治家 · 商人 |
生平
帕茨是獨立民主愛沙尼亞共和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二十年裡,他還五次擔任該國總理。1940年6月16日至17日蘇聯入侵和佔領波羅的海國家後,帕茨總統正式任職一個多月,直到他被迫辭職,被新斯大林主義政權監禁,並被驅逐到蘇聯,並於1956年去世。帕茨是第一批活躍於政壇的愛沙尼亞人之一,隨後他與賈恩·托尼森展開了一場著名的、長達近四十年的政治競爭—首先是通過他的報紙《Teataja》的新聞業,後來又通過政治。 儘管帕茨在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被判處死刑(缺席審判),但他得以逃亡國外,先是瑞士,然後到芬蘭,在那裡繼續他的文學工作。他返回愛沙尼亞(當時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並於 1910年至1911年間在監獄服刑。[1]
1917年二月革命後,帕茨領導了新成立的愛沙尼亞自治省的省政府,該省在1917年11月布爾什維克政變後被迫轉入地下。1918年2月19日,帕茨成為愛沙尼亞三名成員之一;救世委員會於1918年2月24日發布了《愛沙尼亞獨立宣言》。他領導愛沙尼亞臨時政府(1918-1919年),儘管他也在1918年被德佔政權監禁了幾個月。在臨時政府中,帕茨還曾任職擔任內政部長(1918年)和戰爭部長(1918-1919年),這使他負責組織愛沙尼亞軍隊參加獨立戰爭,抵抗蘇聯紅軍入侵。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帕茨領導了當時較為著名的右翼政黨之一保守的農民大會黨,該政黨最終於1932年併入另一個政黨——定居者和小農聯盟。帕茨是眾議院議長。議會(1922-1923年),並五次擔任國家長老,這一職位相當於愛沙尼亞激進議會制的總統(1921-1922年、1923-1924年、1931-1932年、1932-1933年和1933-1934)。在擔任長老的最後一個任期內,他組織了一場自我政變,以壓制右翼民粹主義的瓦伊斯運動。 他得到了軍隊和議會的支持。 1934年至1938年的「沉默時代」期間,進行了許多改革,經濟增長,但他推遲了憲政秩序的恢復。在愛沙尼亞國防軍司令約翰·拉伊多內將軍的大力支持下,帕茨擔任總理,履行國家長老 (1934-1937) 和攝政總統 (1937-1938) 的職責,直至1938年通過新憲法 ,之後帕茨當選為愛沙尼亞首任總統。他擔任總統期間,斯大林主義下的蘇聯於1940年6月入侵並占領了愛沙尼亞。作為總統,他被迫簽署了一個多月的法令,直到被捕並被驅逐到蘇聯,1942年,他被安置在喀山監獄精神病醫院,並於1956逝世。
榮譽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